内容提要 余秋雨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其主要篇什记叙、评说了宏富、深邃的中华文化,似乎别开生面,不同于一般散文的单纯抒写身边琐事、一己情怀,故时人誉之为“文化散文”。两书的特色无疑在于对中华文化的追寻张扬,唤起了海峡两岸亿万读者的思索与共鸣。本文以翔实之史实,严密的考据,论证了娥皇非舜女、唐代无酒壶、李白未避乱天柱山、莫高窟左近非逐三苗之战场、苏轼也未曾突围黄州等,从而证明了两书的作者对中华文化并不甚了解,且学风轻率,形诸篇章,常信笔臆断,似是而非,其失误程度令人惊讶。其中的山水文字,作者自称为“人文山水”,而非自然山水,实则是才子式的“文人山水”,同人文与自然均无甚相干。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 史实臆断 人文山水 文人山水 前日,一位学生排闼而入,兴冲冲地告诉我:毛主席的七律《答友人》有了新解。他说“帝子乘风下翠微”句,往昔的注家陈陈相因,皆以为“帝子”的“帝”是尧,全错了!这个“帝”应是舜。也就是说娥皇、女英不是舜的妃子,而是其女儿。于是,娥皇、女英万里寻夫、以泪洒竹、竹尽斑的爱情传说,倾刻间变成了孝女殉父的故事,主题意境大不相同。问其依据,答曰: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下称《苦旅》)的《洞庭一角》篇中有记载。我以为是照排的失误,让他回去重查上下句。他说,书已带来,且有另部《文明的碎片》(下称《碎片》),并郑重向我推荐说,此二书为姊妹篇,在我国散文中有划时代的意义,时人称之为别开生面的“文化散文”,云云。 正如该学生所言,在《洞庭一角》中果有一段有关娥皇、女英的描述,其文字凿凿然,勿庸置疑,今录如下: 它的腹地,有舜的女儿娥皇、女英坟墓,飘忽瑰艳的神话,端出远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资格,安坐在这里。两位如此美貌的公主,飞动的裙裾和芳芬的清泪,本该让后辈儒生非礼勿视,但她们依凭着乃父的圣名,又不禁使儒生们心旌缭乱,不知定夺。 按,“帝子”指尧的二女、舜的二妃,古今典籍一脉相承,未见异说。如《史记·五帝纪》:“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张守节正义:“二女,娥皇、女英也……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2]。自先秦两汉之《楚辞·九歌·湘夫人》、《尸子》、《列女传·有虞二妃》,至魏晋南北朝之《博物志》、《水经注》,直至明清之《群芳谱》、《广群芳谱》,正史稗编,诗词歌赋,悠悠数千载,出奇的一致(其他一些传说,常常不尽相同,或大不相同)。另说舜有三妃,娥皇、女英之外尚有登比氏,或曰登北氏(说见《礼记·檀弓上》),只多一妃而已。不知余先生何以要再立异说,改换这一传说的人伦关系?出于疑惑,不得不探索作者的写作思想。 《苦旅·自序》曰: 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又称: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有变化的自然景观……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地一声奔泻而出。 据此,拜读了两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文山水”篇。无疑,这是严肃而重大的命题。在受感动得教益之余,也颇有些迷茫。窃以为余先生的“人文山水”,应属“文人山水”。其间颇多信笔臆想,似是而非者,而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则又弃用史笔,向壁虚构,以求新奇。为避断章取义之嫌,今尽量引其原文,以资评析鉴别。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