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詹锳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集释集评》,由于“炒作”过火,自诩过高,以致名实不符。今以李白研究新成果—开元年间初入长安一事为例,揭示出该出内在矛盾与混乱,进行质疑。 关键词 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译评 ;詹锳; 质疑; 李白 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詹锳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简称詹本),磨剑10年,终于问世。这自然是本会同仁以及学术界盼望己久的;我所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简称拙编)在修订过程中,尤盼先睹为快。因此在詹本出版前多次打听,在詹本出版后又多方觅购。翘首之情,有同孺慕。待至广告在目,巨著到手,却使我瞠目结舌,疑虑丛生。首先是报纸上那一大版炒作,再是前言中那一番自诩,诸如“总其成”、“集大成”、“远远超过王琦”、“完全可以取代王琦”、“最完善”、“最可信”、“划时代”、“指南针”、“代表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水平”……总而言之,揄扬之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学术评介与商业广告亦泯合无间矣!在此种情况下,我只有按照鲁迅先生所说的:“自己放出眼光来看”,将詹本一部八册从头到尾拜读一过,越读越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因而有此质疑之作。 詹本既然号称为“集大成”之作,而且是“片善不遗”的“集大成”,但不知何以只拾了些“芝麻”,偏扔掉了“西瓜”?别的成果且不谈,单说李白开元十八年(730)初入长安一事的发现和确立,就是一个又沙、又甜、汁水又多的大西瓜。它是近20年来李白研究领域中取得的第一大成果,自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稗山先生首倡其说以来,上自郭沫若先生,下至本会若干同仁,都曾在这片瓜地上参加过劳动,洒下过汗水,给以精心的务育。其得也,殊非易事;其获也,信非偶然。现任会长郁贤皓先生主编的《李白大辞典》已将此事作为辞条收入,并以肯定的态度作了扼要介绍,实属众望所归。 初入长安一事的发现,不仅大大地充实了李白在开元时期的事迹与作品,而且有助于清理李白在天宝时期的事迹与作品,甚至关系着李白一生的庐山真面目。对于这样重大的成果,詹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实在令人深感遗憾。其所以深感遗憾,倒并不是因为有人视之蔑如,此事便化为乌有。詹本固有视之蔑如的自由,但却丝毫无损于这一项成果,倒是有损于詹本的权威和令誉,不但所谓“片善不遗”云云成为欺人之谈,而且使其自身多次陷入尴尬的境地。谓予不信,请看以下事例。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