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在《红楼梦》中,色彩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时出现于文中人物服饰、园林风景、花草树木、日常用品的描写中,甚至人物日常的言谈对话中也闪耀着它的夺目光彩。但令...
关于《红楼梦》与《庄子》之关系,最早论及此的是脂砚斋,甲戌本第一回眉批云:“开卷一篇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这是从文章笔法上着眼的...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高尔基说过“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曹雪芹这位语言艺术大师娴熟地运用这一工具创作了这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
在二百多年的《红楼梦》研究历史中,索隐红学与考证红学是影响较大、份量较重的两个研究流派。怎样理解这两派各自发展的内在理路、二者的互动关系,及它们各自在红学史源流中的...
一 考证派红学的奠基人胡适,在二十世纪初开始研究《红楼梦》时,非常重视袁枚《随园诗话》中有关《红楼梦》的材料。他在1921年3月写的《〈红楼梦〉考证》初稿,引用了《随园诗...
王熙凤和福斯泰夫,这两个不朽的典型人物,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关的:一个是大富大贵之家受宠得势的中国少奶奶;一个是流落江湖、到了穷途末路的外国社会渣滓。福斯泰夫长着一身...
中国古典文学中,人称小说为无声之戏,戏曲为有声之小说,小说和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话本小说和戏曲,它们都是在勾栏瓦舍中孕育、发展的,而且早期的作者(书会才人)对戏曲、小...
在那个外表看来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贾府里,生活着一群天真烂漫、清朗生动的少女。有小姐有丫鬟还有一些小户人家的女儿,这些少女或娇憨或热烈或清纯或细巧,形象各异。...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中,美既表现为一种不可捉摸的飘逸,又表现为一种非常脆弱与敏感的物质,在更多情况下,美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文学作品的创作常常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感动...
一部爱情小说,如果仅仅歌颂与描述爱情的伟大力量,那么它就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如果它着意于描写爱情坚贞的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堤防,那么它就拥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而...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一曲《红楼梦》悲金悼玉,飞散着花的身影。花开是喜,花落是悲:喜的是“荣华正好”,悲的是“无常又到”。花美丽的表象经过人主观的情感关照,被赋予悲剧...
红学讨论尽管不算冷寂,但是若干与红楼主旨密切的问题,往往尚未展开。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意见。 一、色空问题 这是一个从1954年批俞运动引起的话题。俞平伯在《红楼...
一、门的“进出” 小说叙事一个很大的审美特性是动作。《红楼梦》完整的叙事程序包括三个动作,它主要由三个动词“进出”、“看”和“说”构成。“进出”是指人物从门的进出,它...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令人着迷的地方很多,人物的服饰就是其中之一。曹雪芹自称该书是“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无朝代年纪可考”。故事...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巅峰之作,除了小说的主体描述性文字本身之外,其他如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
《红楼梦》中语言性格化突出的人物很多。主要人物自不必说,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是极富个性的。以袭人和晴雯为例,她们在众多读者以及评论家眼中,是《红楼梦》中两个颇有些...
有“说不尽的红楼梦”,就有层出不穷的红学话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艺术至清则无味。《红楼梦》之所以如此为国人津津乐道,被口味很高的中国文人热热闹闹地研究了二百五...
近些年来的红学研究,应当说总体呈现出一种深入的态势:一方面,一些红学研究者尝试从新的理论视角,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西方的接受美学、原型批评、结构美学等,对作者的创...
在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春天,我们迎来了《红楼梦学刊》的二十岁生日。二十岁,正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红楼梦》是天之骄子,得天独厚。所谓“红学”...
《 红楼梦》 中的“宁国府”、“荣国府”和“大观园”,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有个具体而实在的轮廓,我还常和朋友笑着说:我曾在贾氏宗祠里住过。意思就是我以为北京西北城什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