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探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筠 参加讨论

    一、前 言
    在《红楼梦》中,色彩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时出现于文中人物服饰、园林风景、花草树木、日常用品的描写中,甚至人物日常的言谈对话中也闪耀着它的夺目光彩。但令人遗憾的是,相对于《红》索隐、考证、文本诸方面汗牛充栋的研究,有关《红》色彩意义的研究少之又少,尤其是具体到这一细微环节———《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的研究上,更是寥若晨星。
    在众多的颜色中,《红》的作者曹雪芹敏锐地把握了两种颜色:红色与绿色作为全书的色彩基调,用桃红柳绿、穿红着绿来妆扮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红楼世界。有着热情、奔放、活泼、明艳等丰富意味的红色,是大观园女儿们的共同色彩符号化身。如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姐妹们穿了一色的大红猩猩毡或羽缎。绿色则是青山碧水的颜色,他象征着宁静、祥和与自然。曹雪芹把这种颜色赋予女主人公—“潇湘妃子”林黛玉,让她住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前身是一株绛珠仙草,在绿纱窗内迎风洒泪。曹雪芹极为喜爱这两种颜色,他不仅将其赋予他所喜爱的男女主人公,还将这鲜活动人的色彩涂抹在美丽灵巧的大观园丫鬟身上,不厌其烦地变幻着红与绿的搭配,而这种搭配则又不停地运用着深浅明暗各异的红与绿,红则有水红、银红、大红、海棠红;绿则有葱绿、水绿、翡翠等等。
    二、红与绿———《红楼梦》的色彩基调
    为什么曹雪芹会运用这么多的红绿搭配?这并非简单由于红绿二色所代表的传统含义,而更像是因为红的色彩象征着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盛世;而绿色则象征着贾府的日渐萧索和冷清,最后直落得“一片大地白茫茫真干净”。南宋词人姜夔《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一首云:“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姜夔所处的时代距《红》问世尚有几百年历史,但凭着词人敏锐的触机、灵动的慧心却在不期然中把握住红与绿的本质,与曹雪芹的描写不意天然契合。正如罗丹所说,“我们鉴赏提香的色彩,并非单在他的美丽的和谐,而是色彩所代表的意义:只因它能给予我们以统辖一切的富丽的观念,所以它才美。”[1](P97)我们看曹雪芹笔下的色彩,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他所描绘的外在视觉上的美,而应了解和认识其从“真”中提炼出来的“美”。
    曹雪芹在选择红与绿这组对比强烈的色彩作为《红》的色彩基调,还参考传统社会涵义赋予它们个性化的独特意义。如红色,在传统社会习惯中它代表吉祥喜庆。在《红》中曹雪芹就让主人公贾宝玉的周围充满了以红色为主的色彩气氛与感受,如他小时候住的地方叫“绛芸轩”,在大观园住在“怡红院”,被人称作“绛洞花主”、“怡红公子”,身上常穿著红色的衣服等等。贾宝玉是国公府的贵公子,穿红服红这符合他的身份,也暗暗寄托了一份贾府上下对他继承家业使之振兴的殷切希望。又如绿色,在《红》中则是女主人公林黛玉的色彩符号。在她的周围围绕着绿色的色彩氛围,如她的名字中包含了一个“黛”字,黛是青绿色用来画眉的墨;她的雅号叫“潇湘妃子”,住在“潇湘馆”,窗户糊着碧纱,有“千竿翠竹遮映”、“松影参差、苔痕浓淡”。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相互间的反差最大。但作者显然是想把这两种颜色统一起来,这两个人协调起来,这寄托了作者对宝黛二人爱情的美好祝愿,他在第十七回借宝玉之口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说一样,便不足取。”又说,“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美。”怡红院中蕉棠两植、红香绿玉不正象征着宝黛二人两情和谐。即使宝玉所题的“红香绿玉”,红绿自不待言,而“香玉”二字也是有着特殊含义的。第十九回作者就借宝玉之口,“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向读者明确暗示:香玉即林黛玉。可是这一美好祝愿却因元妃不悦,改作“怡红快绿”,删减了“香玉”二字。
    三、《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配置
    在《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中,红色是提到最多的,有30多处,其中名目繁多,包括大红、桃红、水红、银红、海棠红、石榴红、杨妃色等等;明确提到“绿”字的则有10几处,“青”字更多一些,单是绿色就有水绿、葱绿、柳绿、闪绿、翡翠、松花绿等,青则有红青、佛青、石青等不同名目。此外,除了红、绿、青,还有一些颜色也在书中出现。如玫瑰紫、蜜合色、葱黄、白、藕色、秋香色、玉色、月白、松花色、宝蓝、鹅黄、紫色等等。如此丰富的颜色在《红》中的大量出现,也体现了当时染色工艺的发展与进步。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许多当时江南的染色品种,“如红有淮安红、…桃红、银红、靠红、粉红、肉红。…紫有大紫、玫瑰紫、茄花紫。…白有漂白、月白。黄有嫩黄、…杏黄、…丹黄、…鹅黄。…青有红青、…鸦青、金青、…元青、…合青、…虾青、…沔阳青、…佛头青、…太师青、…小缸青。绿有官绿、油绿、葡萄绿、苹婆绿、葱根绿、鹦哥绿。蓝有潮蓝、…雎蓝、…翠蓝、…雀头三蓝。”[2](P30)可以看出,其中的许多颜色《红》中都有所提及,而这也证实了《红》的服装色彩描写同时也是对明清社会服饰色彩流行的一个记载。
    在据说是曹雪芹所作的《废艺斋集稿·岫里湖中琐艺》中谈到他的绘画理论时说,“置一点之鲜彩于通体淡色之际,自必绚丽夺目。”[3](P44)而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服装色彩的搭配用法。而曹雪芹也多次借书中人物之口来阐明他的设色理论与配置技法。如第三十五回借莺儿打络子说出一番色彩搭配的妙语:“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的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在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我是最爱的。’”这样的例子在《红》中真是举不胜举。
    《红》中丫鬟多穿红绿、红青搭配的衣服,这种鲜明的双色搭配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让桃红柳绿充满整个红楼世界,为宝黛爱情生活衬托最鲜明浓艳的底色;让象征宝玉的红色调和黛玉的绿色调融合在一起,妆点美好的大观园。而大红是传统所谓的“正色”,穿戴使用上有它的服色等级限制。《红》中更多是主子奶奶小姐们穿戴大红色,而丫鬟们虽然穿红着绿,但那红多是水红、银红、海棠红、石榴红,即使取得半个主子资格的袭人回家探亲也只敢穿一件“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褂”。
    从色彩搭配看,红绿搭配是互补色对比,给人以最强烈视觉上的刺激感。色彩学的颜色混合定律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色彩配置时,需顾及色彩明度与饱和度的不同比率之比。如第六十五回尤三姐的服装就是一组极鲜明的服饰搭配。“这尤三姐…身上只穿著大红袄儿,…故意露出葱绿抹胸,…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大红大绿是饱和度与明度很高的颜色对比,穿在尤三姐身上,更凸现出她“打扮的出色,另式另样”的风情体态和“轻狂豪爽、目中无人”的个性魅力。而第五十八回小丫头芳官也穿了一身红绿搭配的衣服。“那芳官只穿著海棠红的小棉袄,底下绿绸洒花夹裤。”海棠红是极娇艳的红色,饱和度比大红稍低些,配合有着散碎花朵图案的绿绸裤,不正异于尤三姐的野艳,而自有一种小姑娘活泼可爱、娇俏怡人的生趣。
    青色是带绿味的蓝色。而红配蓝从色彩学来讲是对比色对比,视觉冲击感很强,但较红配绿等互补色对比,效果要稍弱。所以在《红》中丫鬟们虽然穿红着青,但视觉上看并不是很刺眼。她们大都穿著红绫袄儿,青缎子背心。红有水红、银红、海棠红等颜色。上身是红与青的搭配,下面再系上颜色图案不一的各式裙子,从整齐中透出别致、差异中显出统一。
    四、《红楼梦》妇女服装色彩个案分析
    林黛玉
    服饰在《红》中有三次描写,前两次出自曹雪芹的笔下,第三次则是高鹗的手笔。照我们的想象,林黛玉是一位聪明灵秀、不染尘俗的世外仙姝,似乎白色才符合她的品行性格。而曹雪芹则为我们大胆创造了一个衣红的黛玉形象。让她穿红妆,咏桃花,甚至在题帕诗时“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可这正是曹雪芹的高妙之处。“平常人写凄凉多用暗淡颜色,不用鲜明颜色”,而曹雪芹并非平常人,他是“以天地之心为心,自然小我扩大,自然能以鲜明色彩写凄凉。”[4](P132)他笔下的黛玉尽管饱受“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哀怨的,凄凉的,可她依然是鲜明的,艳丽的。让如此爱红和衣红的女子泪尽而逝,不更显出《红》悲剧的巨大力量?第一次描写在第八回林黛玉到梨香院,“宝玉因见她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大红是林黛玉服饰的主色,穿戴红色不仅是贾府爱红风俗影响所及,也寄托了她美好愿望,即与宝玉相配。在上文已提到宝玉主色是红色,黛玉是绿色;而“红绿相配,两全其美”是两人共同的愿望,所以宝玉的怡红院蕉棠两植,而黛玉衣红、盖杏子红绫被,后又在窗上糊银红的霞影纱。
    第二次在第四十九回芦雪庵赏雪对红梅,“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系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红香小靴,大红鹤氅,延续了黛玉衣红的一贯风格。靴子羊皮制成,且用“红香”二字,见其视觉上的红艳和嗅觉上的芬芳。而“青金闪绿如意绦”则为一身红妆平添了几分动人春色,仿佛是“万红丛中一点绿”,既凸显出黛玉衣着的品位,又符合她希冀“红绿相配”的爱情愿望。
    高鹗续写在第八十九回,“黛玉身上穿著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月白皮袄,银鼠坎肩,杨妃色棉裙,是一组白与红的色彩搭配。白是月白,显得柔和;红是粉红,显得娇艳.而银鼠坎肩的运用则为娇艳柔和中注入了几分冷傲清华,这确符合黛玉聪慧善感、清高幽怨的性格态度。而不合适的是用“杨妃色”表现粉红。从二十七回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可知:把林黛玉比作赵飞燕,薛宝钗比作杨贵妃,都有作者精心构思在内,而续书把杨妃色加在黛玉身上使这一美妙色彩搭配出现了一点败笔。
    薛宝钗
    薛宝钗的服饰描写有两次。一次在第八回,“(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棉袄的蜜合色即浅黄白色,配着葱黄色绫棉裙,是同色搭配中的浅深之分;比肩褂的玫瑰紫是紫中偏红的颜色。这一身妆扮粗看极为鲜明,紫与黄是互补色对比,反差最大;黄与红是对比色对比,对比效果也很强烈,但“一色半新不旧”就显得不那么奢华。既有少女青春娇艳的气息,又符合宝钗藏拙守愚的深沉个性。而最妙的是曹雪芹在描写薛宝钗拿金锁给宝玉看时又添了一句,“(宝钗)从里面大红袄儿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藏拙是薛宝钗的处世之道,所以把大观园的蘅芜院弄得雪洞一般,把珠光灿烂的金锁藏在里面;而她内心深处又有着青春和激情的渴望,所以又把大红袄儿穿在里面,留给自己欣赏。这种穿衣打扮的方式充分体现宝钗“浑厚深沉得可怕”的性格一面。[5](P196)
    第二次第四十九回。“只见众姊妹都在那里,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把丝的鹤氅。”莲青是极清冷的绿色,与琉璃白雪世界映衬,凝重而板滞。书中借平儿之口极力赞美大红色,说“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穿著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可即使大红是大观园女儿们的最爱,薛宝钗也没有穿,而是千方百计回避这鲜艳颜色。薛宝钗的回避大红,其实“是对人心中最自然情感的回避”。[6](P194)越是回避,越是渴望,所以“以病态的方式”在衣服里面穿上大红袄儿,手腕上带着元妃所赐的红麝香串。
    王熙凤
    王熙凤是荣国府当家二奶奶,“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5](P123)书中提到她的服饰共有四次。其中以林黛玉进贾府她的第一次出场最为夺目。不仅在饰物佩戴上珠光宝气,身上也装扮的“彩绣辉煌”。只见她“身上穿著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大红与翡翠绿是最强烈的对比,二者色彩明度、饱和度都很强,一起使用就集中凸显出王熙凤艳丽非常且傲视群芳的容貌气度;但王熙凤毕竟是一位管家的媳妇,她要有威严和庄重,所以又罩上一件“石青银鼠褂”。石青色属于冷色调,就冲淡了由于色彩艳极而造成的不端庄、不尊重的感觉。冷暖色的交错使用,凸显出王熙凤容貌艳若桃李,心肠冷若冰霜的鲜明形象。第二次在第六回,“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著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桃红袄儿绣满散碎的花朵,有娇艳的感觉;和石青披风搭配,就多了几分凝重。大红洋绉皮裙鲜艳至极,与桃红、石青配合;而紫貂、灰鼠、银鼠皮在衣饰上的使用则从侧面反映贾府生活的奢华。
    第三次第五十回,“忽见凤姐儿披着紫羯绒褂,笑嘻嘻地来了。”紫色属于冷色调,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衣紫是高贵的象征。凤姐穿上紫色衣服,配上她艳若桃李的容貌,产生与众不同的冷艳效果。而她此时的笑,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周围清冷的气氛,表现出她“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语笑态度。
    第四次在六十八回,凤姐去贾琏的金屋,“尤二姐一看,只见头上都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子袄,青缎子掐银线的褂子,白绫素裙。”月白、青、白都是极清极素的色彩,合起使用,能产生清洁素丽的美感。而凤姐衣素,一则见国孝家孝;二则白色给人以纯洁、良善等联想,凤姐就用穿白戴素向尤二姐暗示一种态度,即她是一个和平良善的女人,果然在凤姐外表衣饰的暗示和其委曲求全的态度夹攻下,尤二姐错把凤姐当好人被她赚进了大观园。其实白色不仅能给人带来上述美好的联想,有时也象征着无情、冷酷。张新之在评点这一段服饰描写时就比姚燮看的深远,“虽点服制,而现一派肃杀。”
    五、结 论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色彩运用是极为美妙的,其色彩配置也显得匠心独运。《红》色彩的美是因为其内容的真,正如罗丹所说,“当一件艺术品或一部文学作品映现出真,表达深刻的思想,激起强烈的情绪时,它的风格或色彩与素描显然是美的了。”[1](P97)了解和认识《红》的色彩意义与配置,不仅能帮助我们多掌握一些色彩搭配的知识和了解其可产生的心理与视觉上的感受或含义,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红》的主题,即“一切在富丽堂皇中,在笑语歌声中,在钟鸣鼎食、金玉装潢中,无声无息而不可救药地垮下来、烂下去,所能看到的正是这种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糜烂、卑劣和腐朽,它的不可避免的没落败亡。”[7](P202)去体会作者用笔饱蘸鲜明而丰富的色彩来绘写这一个凄凉的梦,“带着没有出路、没有革命理想、带着浓厚的挽歌色调。”[8](P388)
    参考文献:
    [1]罗 丹,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清〕李 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吴恩裕.曹雪芹佚著浅探[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4]顾 随.顾随诗文丛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5]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6]刘万里.万红从中一片雪[J].红楼梦学刊,2002,(2).
    [7]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
    [8]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原载:《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原载:《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