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6年7月4日,NASA公布“朱诺”探测器靠近木星轨道效果图。(图片来源:新华网) 太阳系的行星里,很多科幻作家都偏爱木星。美,而且可怕。吸引力与恐惧感同样强烈。 但人类要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就不得不承受这片未知带来的恐惧。 以前,我们习惯叫木星为“保护者”,相信正是木星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彻底灭绝,因为它强大的引力场在很大程度上拦截了外侧轨道向太阳方向移动的小天体。如果那个位置缺失了木星,天体撞击地球的几率会增加。 但当你打算派飞行器前往这颗气态巨行星时,它变成目的地盘踞着的一只宇宙巨怪,无情、残酷,过快的自转使得其引力像一个巨大的弹弓,岩石尘土甚至彗星都变成武器。这在航天动力学上,甚至在科幻作家笔下,是“引力助推器”,可以用来给宇宙飞船加速。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中,装着发动机的地球就在木星巨大引力的拉动下,达到了逃逸速度,撤离木星魔掌后,引力潮汐百米高的巨浪横扫了大陆。但比起这个情节,让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地球在与木星近距离擦身而过时,一段如长镜头般描绘木星的文字:它在整个地平线上升起,占满天空,“产生的恐惧感和压抑感难以用语言描述”,人们看到风暴“把云层搅动成让人迷茫的混乱线条”,云层下则是沸腾的液氦和液氦大洋、著名的大红斑,“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漩涡可以吞下整个地球,如同一只红色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而地球在它面前就像一只无助的小气球!这幅场景几乎是很多人巨型球体恐惧症的根源。 可怖的朱庇特,体积有地球的1300倍,磁矩是地球的2万倍,质量比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总和还大。宇宙何尝不是弱肉强食的修罗场,漫长历史中,木星就曾与一个相当于地球10倍大的星体相撞,那个本可以成长为一颗行星的家伙,在这场相遇中被木星吃得渣滓都不剩。对着这样一颗天体,我们说不出“征服”这种话。 属意木星的“朱诺”号注定有去无回,所幸它的殉难之旅将帮助人类获取多年企盼的信息。在以前,当人类所知唯一的行星系统就是太阳系时,人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木星这种气态巨行星的重要性。但随着其他行星系统被发现,类木行星出现的越来越多(也是因为体积大更容易被找到),它们对恒星的影响最大,改变了系统内早期天体的分布,几乎承载着星系形成的关键。 7月4日木星轨道插入成功,“朱诺”号已成英雄,生命亦进入倒计时。在它任务结束后,人类对木星的探索脚步并不会告一段落,只会越来越紧。据已出版的报告,中国科学家已提出对木星磁层和木卫二的探测计划。有趣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阿瑟克拉克所著的小说《2010太空漫游》中,中国就已经发射了一艘自主研制的名为“钱学森”号的飞船到达木卫二。这个情节后来还被当作一部电影的灵感来源,即吴彦祖出演的《木卫二报告》。 (原标题:那个叫木星的“家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