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元解读”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元解读...
一 青年学者葛红兵在《芙蓉》上发表的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的二份悼词,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听到了几种批评的声音,如《文学报》1115期从学风和文风的角度提出了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发生了引人瞩目的转向,对底层的关注逐渐成为新的话语焦点。随着讨论的深入,“文学是否应该表述底层”不再是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文学应该如何表述...
内容提要 “底层写作”(或“底层文学”),是一个备受近期文坛、特别是批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对近期文坛关于“底层写作”的相关理论批评进行概要扫描,就“底层写作”的...
当代文学要不要写史和能不能写史的问题曾长期困扰中国学术界,但五十余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实践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中国当代文学"写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文学的价值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即:文学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自有文学以来,已经有无数理论家提出过种种观点,似乎不该再加以言说,但实际上这种讨论一...
内容提要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学术界发生了由郭沫若引起的《兰亭序》真伪之争。在当时中国文艺界正处在开展对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批判的时候。史学界却展开了这场不大不小的...
小说家格非去年9月到人大课堂上来讲演,提到80年代先锋小说有两个起源,一个是朦胧诗,另一个是汪曾祺的小说。这让我有些吃惊。朦胧诗在80年代文学中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
“国故”是章太炎先生发明的概念。我们中国、中华民族所有过去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典章与制度、典故与故事,都可以叫做国故。典故和故事有口头流传的,有纸面上书写的,当然我...
如果说前些年人们谈论“媒体化”和“媒体时代”,大都属于纸上谈兵和理论务虚的话,那么,在2006年的文坛,由网络领域里的口水大战、“恶搞”事件,到大众报纸的文化娱乐化、文...
蔡尚思,104岁,一个历经一个世纪的心灵,悄然而来,悄然而去。人常说的“文如其人”,其实包含着生命的哲理;一名杰出的学者逝去的时候,他穷尽一生研读著述的“文”,正是他...
国学即中国的学术。但是,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本无所谓“中国的学术”与“外国的学术”之分。故从理论上讲,当今世界的学术领域有多广,中国学术的范围就有多大。当然,这只是问题的...
内容提要 自十六世纪中国与欧洲发生正面接触以来,大量的西方学者对一切有关中国的文化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诸多的假设、猜想、认识,乃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只要给诗歌机会,它会再一次勃兴,再一次唤醒民众心中那些柔软的情愫。比如这一次四川大地震,国殇时刻,全民心痛,情感难以自抑,此时,表达心声的最佳形式,非诗歌莫属。...
一、理论与问题 按理说,有什么样的问题,便会有什么样的理论,但什么样的问题是属于文学本身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文学和非文学共同的问题,文学又如何以自己的立场面对这些共同的...
德里达对"文学性"的态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解构文学性,他认为文学叙事与其他类型的文本叙事存在重叠与交叉,而其他文本中也存在着文学叙事。他会认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学性...
●“灰色文学”传播无聊内容,充斥不良信息,用低级庸俗的东西吸引读者,它具有一种类似鸦片的作用,即制造一种梦幻、娱乐的快慰情景与效果,让你在轻松舒适的阅读快感中鄙弃...
平民化的写作和阅读面对着空前高涨的网络创作、发布量,必然会产生因重复、淹没、遭遇伪劣产品、判断迷失等等而导致的精力、时间、注意力的浪费。这个冲突虽然在传统文学中也...
穆旦《冬》诗有两个版本,一是1980年2月《诗刊》发表的原稿版,二是1986年出版的《穆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收录的修改版①。这两个版本中,无论是在情感的真实性还是在诗...
一 五十多年来,当代文学的批评方式,经常会因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动而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不过,由于批评立场和对象不同,即使在同一时期,其批评的“方式”,也会出现这样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