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 [英美文学] 复仇的快意 2017-10-29

    《凯旋门》,〔德〕雷马克著,朱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版,19.00元 2008年是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诞生10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正直的作家。 爱情与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 [英美文学] 争鸣不休的世界——读《失落》 2017-10-29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将他自己的一本描写印度人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问题的新书,命名为《惯于争鸣的印度人》,这让人想到大卫·里恩的著名电影...

  • [英美文学] 后现代主义的《三只小猪》 2017-10-29

    大卫·威斯纳(David Wiesner),195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专攻插画,为美国顶尖插画家,国际大奖的常胜将军。他的作品多次赢得美国凯迪克大奖评审青睐,还...

  • [英美文学] 诺特博姆:于寻常事物灌注哲学思考 2017-10-29

    “我想,让他自杀了事,我就不必自己写完小说了。”日后,荷兰作家塞斯·诺特博姆谈到小说《骑士已死》的写作过程时,曾做如是感慨。引言中的“他”是小说中的一位作家,或许...

  • [英美文学] “世界上一定有比睡觉更好玩的事情” 2017-10-29

    克利斯提昂·艾利施(Christian Heinrich)1956年生于塞莱斯塔,阿尔塞斯省的一个小城市。毕业于斯特莱斯堡装潢艺术学院,并在此执教至今。他的作品曾获得过瑟堡少儿读物大奖。 克利斯提...

  • [英美文学] 写作于我而言就像是旅行 200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访谈录 2017-10-29

    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恩达尔在宣布勒-克莱齐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主编亚当·斯密斯随即采访了正在自己祖国的小说家。 斯:考虑到你成长的过程中曾在许多国家...

  • [英美文学] “这是我的毕生之作” ——福楼拜在热那亚 2017-10-29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相信旅行有利于健康,甚至能够治病。1849年,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决定和他的好友马克西姆·杜冈结伴去地中海一带旅行。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不...

  • [英美文学] 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三十年 2017-10-29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这番慨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代世界文学同中国文学三十年的关系。正是包括中国...

  • [英美文学] 四十载心系《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集》 2017-10-29

    9月29日,诗歌翻译家方平先生在上海辞世了。方先生是英美比较文学专家,莎士比亚研究权威。但对于我来说,最为感念的,还是他的早年译作《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集》。 这真是一部精...

  • [英美文学] “失落的书”补遗 2017-10-29

    最近读了一本斯图尔特·凯利著《失落的书》(三联书店),对前言所说颇感契合:“……几个月后,我终于可以对着到手的企鹅古典文学系列之希腊戏剧狂欢了:两本埃斯库罗斯、两本...

  • [英美文学] 诺特博姆:于寻常事物灌注哲学思考 2017-10-29

    “我想,让他自杀了事,我就不必自己写完小说了。”日后,荷兰作家塞斯·诺特博姆谈到小说《骑士已死》的写作过程时,曾做如是感慨。引言中的“他”是小说中的一位作家,或许...

  • [英美文学] 与泰戈尔的再次相遇 2017-10-29

    1924年,63岁的泰戈尔访问中国。这时的他已经凭借英译本《吉檀伽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亚洲人,由此亚洲的文学与文化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在中国,他也...

  • [英美文学] 互赏机制的建立——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7-10-29

    北大教授乐黛云提出了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这一重要范畴,说:“如果说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在法国,第二阶段主要在美国,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无可置疑地进入了...

  • [英美文学] 卡波特:在阳光与阴影之间 2017-10-29

    1 在回忆早年阅读经历的文章中,作家苏童谈到《蒂凡尼的早餐》时,曾不无称羡地说:时隔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乱按门铃的赫莉小姐,记得她的乡下口音。作为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

  • [英美文学] 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文艺的影响 2017-10-29

    据不久前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越来越多的伦敦西区剧院(英国商业性剧院集中之地)的演出成为目前金融危机的牺牲品,打出提早收场的告示。例如,由著名导演菲利浦·西摩...

  • [英美文学] 寻找家园之路 2017-10-29

    英国女作家露丝·特雷梅(Rose Tremain)的小说《回家路》(The Road Home,2007)荣获2008年奥兰治小说奖。对于这部作品,奥兰治奖的评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其为“以巨大的热情与幽默...

  • [英美文学] 美国文化精神的文本解读 2017-10-29

    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赖以维系的根基所在,而且往往也是一个最为微妙的研究对象,所以,对一个民族文化及其文化精神的认知不仅显得重要,同时也必须十分审慎。对文化的读...

  • [英美文学] 王安忆与阿加莎·克里斯蒂 2017-10-29

    把王安忆的名字与阿加莎·克里斯蒂连在一起,好像有些不相称。即使后者获得过英国女王的封爵,也不过是个写侦探推理小说的。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知道她是《尼罗河上的惨案》...

  • [英美文学] 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 2017-10-29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德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德国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强大帝国,推动了社会思想的急剧变化。在思想领域,新康德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成...

  • [英美文学] 2007年中国翻译文学一瞥 2017-10-29

    检阅2007年各家期刊杂志发表的外国文学翻译品时,有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西班牙女作家玛约拉尔的短篇小说《亲爱的朋友》和尊敬的女士》以及美国女作家欧茨的短篇小...

  • 首页
  • 上一页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下一页
  • 末页
  • 1332656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