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失落的书”补遗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止庵 参加讨论
最近读了一本斯图尔特·凯利著《失落的书》(三联书店),对前言所说颇感契合:“……几个月后,我终于可以对着到手的企鹅古典文学系列之希腊戏剧狂欢了:两本埃斯库罗斯、两本索福克勒斯、三本阿里斯托芬、四本欧里庇得斯,还有一本米南德。然而,当我翻开精美的封面浏览前言时,那自以为秩序井然的收藏体系遭受到了第一次打击。我本得意地以为自己买到了所有的希腊戏剧,可前言和评注都沉重地宣布着一个悲惨的事实:我手头已有他7部戏剧的埃斯库罗斯,实际上写了8部;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应有足足36卷,而不是可怜巴巴的两卷,等等。第二次痛苦的认识来自阿里斯托芬喜剧《特士摩》的注释61:‘在这部剧完成时,当时最著名的悲剧诗人之一阿加松41岁。他的作品全部遗失。’全部?没有一段歌队、一个对话,哪怕半行诗文?简直不可思议。”
    这里有两个小问题,第一,埃斯库罗斯实际上写了不止8部,即如本书正文所载,他“一生创作了80多部的戏剧”。另有说法是72部或90部。第二,阿里斯托芬的《特士摩》(Thesmophoriazusae),应该译作《地母节妇女》。这些且不管,我至少很理解作者说这番话时的心情。记得当初对照着读《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宋史·艺文志》,我也曾慨叹一千年间,许多典籍篇幅越来越小,有的干脆没了。对我来说,“悲惨的事实”之一是《庄子》从52篇减为33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云“《畏垒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我们已经看不到了。
    我读帕斯捷尔纳克的《人与事》,也曾生此感慨。帕氏有茨维塔耶娃来信近百封,战争期间委托斯克里亚宾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保存,那人对茨维塔耶娃极其崇拜,这些信件她不肯须臾离手,甚至觉得放在保险柜里也不牢靠,每天上下班都把装着它的手提箱带在身边。有一天却忘在电气火车车厢里了。帕斯捷尔纳克说:“茨维塔耶娃的信就这样乘车走了,一去未归。”《巴纳耶娃回忆录》曾经提到一件相同的事:涅克拉索夫也将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原稿丢在乘坐的敞车里,悬赏50卢布,不到一天有人给送回来了。可怜的茨维塔耶娃没有这份运气。
    《失落的书》提供的材料不太多,写得也比较浅,但封底的一段话却很精彩:“《失落的书》是一部另类的文学史,一个假设的图书馆,一首唱给本应存在之书的挽歌。”还列出书中所谈81位作者,名下分别标注表示“遗失”、“未完成”、“未开始”和“难以辨识”的符号。“完全”可以说是人类永远希望实现的希望,如果不限于“遗失”,而将“未完成”和“未开始”也包括进来,那么这个梦就做得更大了。然而我们面对的是残缺的世界。
    81位作者中,中国只有一位孔子;作者说:“考虑到其重要性,《乐经》的失传似乎难以置信。其实更难以置信的是,儒家经典居然还有能保留下来的!”是否有过《乐经》一书,说来迄无定论。不过我们所知中国“失落的书”,已经足够专门写一本书的了。且举20世纪几个例子。首先是鲁迅,他说:“我数年前,曾拟编中国字体变迁史及文学史稿各一部,先从作长编入手,但即此长编,已成难事,剪取欤,无此许多书,赴图书馆抄录欤,上海就没有图书馆,即有之,一人无此精力与时光,请书记又有欠薪之惧,所以直到现在,还是空谈。”(1933年6月18日致曹聚仁)另外写长篇小说的设想亦未实现,均属“未开始”者。至于“遗失”,据全集所附著译年表,“1909年4月译俄国安德烈夫的小说《红笑》,未出版,译稿佚。”日记中提到所写文章,也有几篇不知去向,包括死前九日,“夜为《文艺周报》作短文一篇,共千五百字”,全集注曰“未详”。
    废名说:“当时有人笑我十年造《桥》,同时又有《莫须有先生传》的副产物,其实《桥》写了一半还不足,《莫须有先生传》计划很长也忽然搁笔。”(《废名小说选·序》)当列入“未完成”。钱锺书说:“出版了我现在更不满意的一本文学批评以后,我抽空又写长篇小说,命名《百合心》,也脱胎于法文成语 (Lecoeur d'artichaut),中心人物是一个女角。大约已写成了两万字。1949年夏天,全家从上海迁居北京,手忙脚乱中,我把一叠看来像乱纸的草稿扔到不知哪里去了。”(《围城·重印前记》)此乃“未完成”而兼“遗失”者。杨绛也有一部“失落的书”。她说:“年过80,毁去了已写成的20章长篇小说,决意不写小说。”(《杨绛文集·作者自序》)作者自撰《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所述更详:“1992年3月28日,大彻大悟,毁去《软红尘里》稿20章。”只在所著《杂写与杂忆》中,保留着短短的《软红尘里·楔子》。
    张爱玲曾将所作小说《倾城之恋》改成剧本,今已不存。晚年所著长篇小说《小团圆》迄未面世,据说她有遗嘱要求“销毁”。当初马克斯·布洛德违背了卡夫卡的嘱托,没有将其作品付之一炬,而是逐一整理出版。类似之事不久前又有一件。据报道,纳博科夫曾立下遗嘱,要求烧毁他未完成的小说《劳拉的原型》。他的遗孀未予照办。她死前又将处理权交给他们的儿子德米特里·纳博科夫。“经过30年的痛苦犹豫,今年,德米特里下定决心违背父亲的遗嘱,全文出版这部可能给其父再次招来非议的作品。”倘《小团圆》能援此例,世上“失落的书”就可以减少一部了。
    原载:文汇报2008-11-0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