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当代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劳伦斯·格罗斯伯格从斯图亚特·霍尔的“两个全球化时代”理论出发,在经验层面以提供反例的方式论证了“文化帝国主义”/“麦当劳化”理...
内容提要: 雅各布森提出“文学性”概念并将之定义为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时,就已经把文学和文学性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这为我们悬置文学而谈文学性提供了理论前提。...
内容提要: 中国批评界现有的各类按主体划分的文艺批评形态——学者批评、读者批评、作家批评、编者(编辑)批评等,在网络文艺批评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取得了一定成绩,其杂语纷...
内容提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本逐渐成为文学理论的轴心概念。随着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演进,文本主义逐渐占据理论中心。与之联袂而行的文本间性和“文本巨无霸”理...
插队·苦闷·写作 “我最初的写作很被自己的经验缠绕” “我与写作”这个题目很大,可以谈的内容有很多,今天我主要想谈两点。第一点是我的经验与写作,第二点是我的写作经验。...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当代文艺发展道路问题,阐明了当代文艺的根本是文艺的人民性,文艺创作要处理好文艺家和人民以及文艺与生活的...
摘 要: 艾布拉姆斯是英美批评界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批评理论尤其是文艺理论“四要素”——“宇宙”(universe)、 “受众”(audience)、 “作品”(work)、 “艺术家”(artist)——...
摘 要: 弗朗哥·莫莱蒂是美国当代知名的文学教授,在文学史、比较文学和数字人文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围绕莫莱蒂提出的远读概念及其所创立的文学实验室,介绍了他利用...
内容提要: 女性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是我们独有的历史传承、理念标准、话语体系——以作品为原点,以实践为根据,以整合为目的研究轨迹;女性文学批评对文明传承中人性共享...
内容提要: 列维纳斯区分了“言说”和“所说”:“言说”代表一种对他者原初的袒露,“所说”则是一种可以为众他者所共享的语言。文学由于其“迷”、两可和不可追溯等特点而接...
内容提要: 论及叙事学和文学伦理学的兴起与繁荣,“叙事转向”和“伦理转向”是无法绕过的话题。什么是“叙事转向”?什么是“伦理转向”?“叙事转向”“伦理转向”的具体内涵...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其实是深度阅读与通俗阅读并行的年代。这表明,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阅读史,并不是一个从深度阅读滑向“浅阅读”的线性历程。对于新媒介中的文学阅读...
内容提要: 新世纪中国的巴赫金研究随着《巴赫金全集》中文版的出版、巴赫金研究学会的成立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2004-2005、2008-2009年度,中国学者有关巴赫金研究的成果推出较为...
内容提要: 西方文论于20世纪初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经历了两次历史语境的转变。从具体的历史语境来考察,西方文论有其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观念更新、思维拓展、关注文学自...
今日中国文学面临困境的两种表现,一是文学经典影响的式微,二是文学创新能力的不足。但这或许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经典影响的式微必然带来创新能力的不足,创新能力的不...
【摘要】:激进与保守之"结",既是中国学术之"结",也是中国人的思想之"结"。二者如影随行,相互依存。为创造新文化打下哲学基础的王国维,在想做诗人、哲人的歧路上,遇到坚守本土文...
作者简介: 朱立元,男,1945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本文根据朱立元先生2015年12月8日在吉林大学学术演讲整理而成。 我主要针对这些年来中国...
内容提要: 情感是叙述文本的附加编码。因为叙述文本有纪实性与虚构性的区分,所以附着于其上的情感亦可分为现实情感和虚构情感两类,其区分要点在于情感叙述的对象有无物化的...
内容提要: 民族志文本作为田野经历的呈现载体,在反思时代遭遇了“表述的危机”,继而开辟了“写文化”的诗学路径。民族志“诗学”形态的形成与人类学研究的“阐释学”转向密...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