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疲惫人生的城市牧歌——读李燕蓉《让我落在尘埃里》 2017-10-14
李燕蓉的小说读过多篇,包括《开始熟睡》《飘红》《大声朗读》《旧事征兆》《深白或浅色》《男人蹲在黑暗中》《那与那之间》,以及近期刊于《芳草》的《让我落在尘埃里》等。...
[作品评论] 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诗人——读李青葆诗集《山水烟云》 2017-10-14
一 李青葆是著名的作家,又是擅长写古体诗、现代诗的诗人。他的《行走的风景》《屹立的风景》《心灵的风景》被诗坛称为“风景三部曲”,深受广大读者赞誉。近日,他的新作《山...
[作品评论] 张闻昕《问青春》:在文学中真诚地栖息 2017-10-14
当年韩寒以《三重门》石破惊天,那是代表了“80后”横空出世的文学。十五六年之后,中国社会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世纪的躁动不安,为生活的富足和竞争的压力所取代,文学...
[作品评论] 诗人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批评一一简评喻言的诗歌创作 2017-10-14
喻言的作品辨识度极高。在诗坛跟风而为的大量类型化作品中,他的诗明显地区别于那些平庸之作。 喻言的诗应属“口语诗”的范畴。自新时期以来,口语诗的尝试已有经年。其出现的...
[作品评论] 汪守德:“三个一”与“三个性” 2017-10-14
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特别是当代文学史,有意无意地在书写中就把军事文学的作品给忽略了。我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研究,应该是客观的、公正的、理性的...
[作品评论] 温柔敦厚 怨而不怒——评李廷舫长篇小说《河套母亲》如何对待历史问 2017-10-14
内蒙古作家李廷舫的长篇小说《河套母亲》出版以来,引起了区内外文艺界广泛关注,很多作家、文艺评论家纷纷撰稿推荐这部小说,《中国文艺评论》等期刊、媒体也对有关文章进行...
[作品评论] 孙佳山: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启示——以《西游记》影视改编作品为例 2017-10-14
《西游记》原著版本、章节众多,丰富的内容含量也为“西游记”题材的改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的“盘丝洞”“大闹天宫”“女儿国”等故事,也被后世改编影片所不断选用。近...
[作品评论] 何英:默读与倾听,陶丽群小说给予的享受 2017-10-14
返观小说的历史,一个有意思的事是,小说这种事物的产生跟女性读者是有很大关系的。以英国小说为例,工业革命把女性解放出来,阅读小说的有闲阶级产生了。但当下此时,不但从...
[作品评论] “亦舒女郎”的出走 ——从《我的前半生》谈起 2017-10-14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以争议性的选题和出人意料的剧情走向登上话题榜。原著者亦舒热度升温,同时因为“子君”和“涓生”这两个极具指代意义的名字,鲁迅《伤逝》和娜拉出走也...
[作品评论] 杨士超:写作是海上风暴的风眼——评《岛屿之书》 2017-10-14
我们很难明确一座岛屿的属性。岛屿游离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潮水的起落可以随意改变岛屿的边界,所以岛屿总是难以捉摸。这样的性格显然无法纳入农耕文明的稳定秩序之中。岛屿的...
[作品评论] 张翎《劳燕》:在女性悲歌中超越苦难 2017-10-14
张 翎 《流年物语》出版不久,张翎的《劳燕》接踵而来。不同于《流年物语》,《劳燕》以一个女性来组织三个男性,从幽灵叙事的角度,让三个男性交替述说,讲述了一个中国普通...
[作品评论] 婚恋叙事中的价值选择 2017-10-14
刘平勇中篇小说《欲说还休》,《中国作家》2017年第7期 中篇小说《欲说还休》写的是婚姻与爱情,作者刘平勇采用平实、朴素的叙事,讲述凡俗人生的故事。小说的叙事者我——英子...
[作品评论] 李超:一篇沉甸甸的散文——《寻觅卓吾书记》读后 2017-10-14
吾师张建业先生,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年轻时代即擅以散文抒写性情,慷慨人生,且这一创作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并陆续出版过随笔集。近日,在7月12日的《文艺报》上又见张建业...
[作品评论] 坚守与求新——戴希小小说集《其实很简单》印象 2017-10-14
戴希的小小说以其多样的题材、鲜明的主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当代文坛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他的“在场性”表达决定了对历史、对现实的审视深度,也决定了他作品的价值。这种...
[作品评论] 品读中国文化的趣味 2017-10-14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两个字是挂在嘴边上的词语,可是真要让我们说清楚文化是什么,可能就会含糊其辞、吞吞吐吐了。这不怪我们,据说学术界也有16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
[作品评论] 作家传记研究的学术史意义——读赵焕亭著《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随想 2017-10-14
史传文学高度发达、传统悠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前的人读书,大多从了解作者的家庭、身世和成长历程开始,此即所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的诠释传统...
[作品评论] 新女性的时代表情:永远不安,永远不甘 2017-10-14
她们在虚华里晕眩,理智在意念中瞪视她们 今年上半年,上海作家唐颖共出版了四本书。其中长篇小说《初夜》、《阿飞街女生》、《另一座城》都是旧作,《上东城晚宴》发表于20...
[作品评论] 郑翔:“每次旅程都依然是一部《奥德赛》”吗? 2017-10-14
如果从母题的角度来看,《你有没有读过〈奥德赛〉》和《奥德赛》写的都是还乡。所不同的是,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始终是一位英雄。他在回家途中所经历的诸多磨难、痛苦和...
[作品评论] 易晖:通俗小说·文学经典·知识生产——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阈中的“金学”建 2017-10-14
一、百年视阈: 小说的崛起与分野 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判定学科意义上的“金学”(金庸小说研究)的合法性与自洽性,虽然已有人认定“金学”是“文学史上(以个人命名的)绝无仅...
[作品评论] 张丽军:新世纪乡土中国现代性裂变的审美镜像 ——读贾平凹的《秦腔 2017-10-14
在新世纪中国社会转型期,近代以来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重新在当代盘根错节纠结在一起。三农问题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的关键,是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后实现现代化转型的中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