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教育的回归》:一所中职学校“崛起”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刘波 参加讨论

    一所中职学校“崛起”的思考
    
    《教育的回归——一所中职学校的教育观察》,汪培坚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对于众多初三学子而言,在中考这道重要的人生“分水岭”后,他们中近一半的人将走入中职学校,而其中的很多人是带着“失败者”的阴影去求学的。让自己的孩子去接受中职教育,很多家长也是抱着无奈的态度的。在公众的视野中,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似乎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
    现在在各类媒体上闪亮登场的各类名校中,是鲜有中职学校的身影的。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非常重视,还通过发放国家助学金等多种形式来吸引初中毕业生接受中职教育。但是,从当下来看,中职教育并没有被家长和公众得到认同。
    汪培坚的《教育的回归——一所中职学校的教育观察》一书却对中职教育进行了聚焦,作者以教育记者的视野,多次深入衢州中专进行采访,对一所濒临“破产”的中职学校进行了麻雀式的解剖。衢州中专位于浙江省西部的经济并不发达的衢州市,与其他地方的中职学校相比,并没有多大的优势。但是,正是这样的一所“下里巴人”的中职学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很多的奇迹。
    《教育的回归》这本书采用了叙事的方式,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述了衢州中专“追寻教育真谛,回归教育原点”的办学追求。在书中,作者也不回避当前中职招生难,生源不好的现状,很多初中时候的“小霸王”、“德困生”和“学困生”成为了该校生源的“主力军”。如何让这部分在初中时的“”嫌弃儿”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走上社会能成功就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衢州中专的领导和老师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并且探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不是差生”、“学生是教师感恩的对象”、“生活比学习更重要”、“课程改革问计校友”、“千方百计寻找被需求”,从本书的5章内容的标题来看,这本书就很有嚼头。从这几个标题来看,教师的学生观、师生关系观、育人为本观、课程改革观、校企合作观都跃然纸上了。
    “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中职学校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开展教育。说实话,即便是在教育圈内的普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很少关注职业学校的情况。各种教学改革风起云涌,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或许只有职教圈的人关注,这就是占中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中职教育的尴尬。
    阅读《教育的回归》一书,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补课。通过阅读此书,我对中职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只要用心,不论是中职学生,还是中职教师,都可以有所作为,享受成长的快乐。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显然是先天不足的。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普通高中挑剩的,鲜有超过普高分数线的学生去读中职。这些普高不要的嫌弃儿,中职学校还要当宝贝疙瘩,因为中职学校的生源竞争非常激烈。
    正是在中职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衢州中专却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做大做强”,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他们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在阅读《教育的回归》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我心中谜团逐步解开了。
    一、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普高学生相比,很多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就早早地放弃了学习,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就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在学习上,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如何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三年中职求学生涯中学习有成,这是至关重要的。
    当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衢州中专的现场时,我真的是感受到该校领导和教师的良苦用心及教育智慧。《始业教育,换个标准看自己》一文,详细介绍了该校别开生面的始业教育。该校的每位新生都会拿到一本学校精心编印的始业教育读本,读本的首页就是一篇校长对新生的寄语。校长的寄语充满了对新生的积极期待,勉励他们走出过去失败的阴影,引导他们换个标准看自己,在新的环境中根据喜欢的专业,潜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发展个人爱好,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本读本中,还附上了十几位优秀毕业生的创业故事,让这些新生从一入学开始就对自己的未来怀有憧憬。
    该校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上的另一大举措就是让学生在入学后再一次选择专业。该校把开学仪式放在7月初进行,让学生接受始业教育后,让学生对学校各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后,再一次选择专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学习。这样,二次选专业,虽然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但该校领导认为这些付出值,因为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该校每个班级都要召开“你身上的闪光点”主题班会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某位同学找优点,汇集起来就有了连学生本人都意想不到的动人之处。这样,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更高涨了。
    二、回归“德育为先”的教育本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口号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在现实中德育往往成了软柿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忙起来甚至不要。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他们在学生管理上的压力很大,因为他们的学生在初中时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大多品行也有问题,属于学习和品德的“双差生”。很多中职学校在德育问题上把管住学生,不让学生犯事成为了重中之重。的确,抓中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重要的,但是德育不能止于行为规范教育。
    衢州中专的德育真正回归了教育的本真。他们把德育真正当成目标来做,他们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德育的重要基础是尊重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开展开展活动。丰富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享受生活和学习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给学生增加就业的筹码。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他们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下了很大的工夫,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中专老师把我当人看”,不少在初中阶段饱受教师歧视的学生感到了“如沐春风“般的温暖。歧视,该校的教师就是充分用好了心理上的“自己人效应”,当教师被学生认为是自己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学生给教师添麻烦就不好意思了,和谐班集体的建设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德育上,他们追寻慢的艺术,远离形式和功利,做了很多看似很多“不直奔主题”的德育,比如他们让学生观看《新闻联播》。但是,正是在观看《新闻联播》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责任心也就油然而生了。他们在德育方面的“小题大做”还真做到了极致,比如选拔一名奥运火炬手,这是非常小众的事,但是他们居然花了一年时间,5000人陪跑,把这样一件小规模的事,变成了全员参与的全民健身运动,让奥运教育深入了每一位师生的心中。
    该校的德育还非常注重细节,注重生活化,充分利用好打扫卫生这一载体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每一个到衢州中专的人,看到四百多亩的校园很难找到一张纸片,都会发出“学校的卫生工作做得这么好”的感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该校领导认为,每个人只有把小时做好了,才能做大事。而一个卫生工作做得好的人,工作学习就会有责任心,做事有条理,这样,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做事能力不断提高。其实,这样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衢州中专坚持去做了,这就是回归教育本真的最好体现。
    三、课程改革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义务段学校和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要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但是限于中高考的压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的效果并没有像预期的那么好。衢州中专的课程改革,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需要,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典型扎实的基础。
    他们在课程改革中,注重从实践专家中寻找课改路径,围绕毕业生今后的发展方向相大做文章。这样,可以为学校今后改革课程设置指明方向,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有些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定位十分明确,直奔主题,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会面临哪些任务,要完成任务需要培养训练学生哪些本领,也就是说,把教育的目标对准学生未来的岗位。可以这么说,这是把学生当做就业工具来培养。但是,衢州中专通过向校友征集意见后,作出了重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他们认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要加强专业的修养,而不应该定位于某一岗位,学习一些粗浅的软件操作。也就是说,中职教育不应该一味针对岗位,而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打好基础是关键。这样的做法,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的确,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回归。
    该校还通过“课程改革问计校友”、“二次创业进母校”、“千方百计寻找被需求”、“从社会需求中找到发展的机会”等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机会,服务学生的终身成长。
    坦率地说,现在我们的教育已远离教育的原点。中小学的升学率、高校的就业率已成为了最大的目标,而育人的原点却渐行渐远。在衢州中专,中职学生却以中考失败者的身份去赢得就业市场的胜利,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接受中职教育的那一半,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三年的中职生活将带给他们怎么样的未来。走进这本《教育的回归》,去分享作者笔下的衢州中专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你就会体会到,职业教育同样也精彩,职业教育的老师也伟大。在职业教育这一领域中,只要用心付出,同样会有收获。
    希望更多的人来读一读《教育的回归》,相信这本书对公众、教师、家长、学生改变对中职教育的认识,是非常有帮助的。或许因为这本书,那些无奈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会对自己的未来会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我想,这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刘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