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超:一篇沉甸甸的散文——《寻觅卓吾书记》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李超 参加讨论


    吾师张建业先生,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年轻时代即擅以散文抒写性情,慷慨人生,且这一创作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并陆续出版过随笔集。近日,在7月12日的《文艺报》上又见张建业师文字,颇为感动,遂不惴浅陋,提笔记之。
    张师的文笔一向活泼而犀利,虽已高龄,仍有意料之外的切近时弊。文章题目就很扎眼并入心——《寻觅卓吾书记》,当一些人沉迷于物欲之时,张师却在寻觅李贽的书,这种寻觅不就是一种精神,不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倾心么?
    张师用毕生精神致力于李贽研究,缘起便是被卓吾一生的胆识和求真精神所折服。李贽书籍在其身后不断遭到禁毁,却在民间受到追捧和传抄,官方的禁毁与民间的推崇反差巨大,书肆为谋利也有各种伪作诞生,如此纷杂的传播历程,使得收集整理李贽著述原始资料的工作艰苦卓绝,其中甘苦想必也积成了一笔令人回味的财富。因此,文章起始便交代了这段因果:“我一直喜读卓吾之书,喜卓吾之人,喜其狂狷,喜其真心,因之对其所著,尽力寻觅,喧闹之书肆,僻静的冷摊,见之则心动。早年经济拮据之时,勒紧腰带也要搜之于手,后来阿堵稍足更不惜重金购置书舍。卓吾之书因明清统治者的一再禁焚,虽禁者自禁,刊者自刊,终因文化之专制使得部分作品成为珍本、孤本,拥有者无论公私都视之若珍宝。但只要机会与条件允诺,或借而录副,或抄而成帙,日积月累,所获亦几盈箱箧矣。”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倾心,在今日不更为可贵与感人么?
    说到李贽,想其生前种种跌宕和艰难:为家族而入仕,为悟道而致仕,为朋友而不归乡;论辩与遭围攻,著书与被供养,陷囹圄而自刎狱中,所谓人生坎坷,“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卓吾身后亦是几起几落,著作遭禁毁,朋友和弟子却是竭力整理其篇什,刻印不辍;明末遗民反思明亡之由,又让卓吾顶了学术空疏之始作俑者的罪名;清末民初的反传统,卓吾重披肇始的荣光;文革的批林批孔,卓吾又被冠之以批儒法家的头衔,种种偏执的礼赞,都离卓吾本人越来越远。恰是张建业师,敢于冒此殊难之险,开风气之先,于八十年代之初,寻书,购书,读书,从而著书,开始了还原卓吾本来面貌,阐扬其思想真昧的学术征程,几十年如一日,到今天已硕果累累。《李贽评传》于1981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再版,新三版很快就要面世。从2000年到2013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李贽文集》、《李贽论》、《李贽全集注》、《李贽小品文笺注》、《焚书注》、《续焚书注》、《李贽研究资料汇编》等。其中《李贽评传》第一次将李贽的年谱与学谱结合起来研究,对李贽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了李贽是“中国走向近现代的启蒙先驱”的结论。该书还纠正了日本学者铃木虎雄《李卓吾年谱》与中国学者容肇祖《李卓吾评传》由于当时资料不足而多处的误书。该书得到中外学术界的高度赞扬。周扬称“甚学有益”。日本学术泰斗沟口雄三称该书“可以称为定版书了”,并表示将此书作为“指导学生的指南”。谢国桢、任继愈、冯其庸、欧阳中石与美国的司密斯等也都给该书以称赞,中外多家报刊发表了赞誉的书评。王宝峰在《李贽儒学思想研究》一书中称,《李贽评传》“由于作者占有大量翔实材料基础上,对李贽思想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学术探讨,使这部专著成为李贽研究走出‘文化大革命’模式的标志,也是迄今为止全面研究李贽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李贽评传》之后,李贽思想研究展出现丰富多彩的局面。”《焚书》是李贽的代表作,但此书广涵儒释道,兼及文史哲,有些极不易解,因之从无人为之笺注。张建业老师费十多年的精力,从原始文献入手,根据经、史、子、集及各种方志、笔记、杂著等书,搜索勾稽,详尽笺注,并对李贽研究中的一些误书误说进行了纠正,深得文化界学术界的赞誉。《李贽全集注》耗时12年风雨才得以面世,26册的煌煌巨著,为研究李贽提供了最全面的资料。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香港《星岛日报》、日本《阳明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明清史网站等40多家中外新闻媒体都发表了书评,称之为“重大的文化建设,艰巨的科学攀登”,“填补了学术领域的空白”,“是李贽研究的里程碑成果”等。包括武汉大学、台湾台北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HANBAT国立大学等30多所有关院系都把此书指定为研究李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读参考书。张师这种在觅书购书读书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严谨学风,对于时下浮躁和浮夸的学术界来说,甚为可贵和值得效法。
    张老师在学术研究上的追求精神,还表现在他时时关注着新资料的发掘与整理。世人对卓吾的认识,大多是来自他最为著名的《焚书》与《续焚书》两部文集,其思想的精粹也大多集中于此,不过只有综观卓吾的所有著作,才会发现其思想的精光展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张老师关注到的《九正易因》和《孙子参同》。张老师在八十年代初就在社科院图书馆手抄了两卷本的清康熙巢可托印行本《九正易因》,考证出卓吾在研读《周易》的过程中就建立起的平等思想,其在《乾卦》中提出的“一物各具一乾元”正反映了他一贯坚守的“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的观念。卓吾的军事思想也很少人关注到,张老师在得到一部手抄本的《孙子参同》时更是喜出望外,最先撰文论述卓吾的抗倭斗争经历与军事上的真知灼见的有机结合,这都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张老师现在又主编了一套《李贽全集续集》,把新收集到的李贽的其他著作整理面世,其中多为珍贵的孤本、珍本。如李贽批点的《北西厢记》,国内无存,国家图书馆虽存有三种版本却都残缺不全。张老师用重金从海外购得一全本,甚为珍贵。由此也可见张老师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文化整理的倾心。
    《寻觅卓吾书记》在文风上也值得点赞。这是一篇叙写觅书、购书、读书之文,很容易写得平铺直叙,就事论事。但张老师之文却在叙写觅书购书读书过程中,融入心中的至情,以及叹贤赞贤的心思。迤逦写来,侃侃而谈,言之有物,绝无空谈,文笔通畅,毫无艰涩。观今之学界,繁荣的散文创作气象之下,也有重复和平庸,而少新见之作;也有套路和敷衍,而少真情和真思之作。由此更加感动于张老师学问追求之执着,信服于张老师涉猎之广泛,感佩于他的散文之炉火纯青,意涵深远。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