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几年,很多人都对文学批评提出了批评,认为批评变得学院化、封闭化,陷入失语状态。但我觉得,文学批评对文学现场出现的问题是有回应的。比如,当下的文学批评中有三种...
一个作家开始书写现实、日常和记忆中的生活,就意味着从先锋叙事中撤退吗?或者反过来问:所谓先锋叙事,就是不书写现实、日常和记忆中的生活吗?这里其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最近半年多,这首诗引用频率很高,也引起许多讨论。其间是非当然与这首诗本身无关,我也无意参与讨论。这...
王兆鹏教授学问好,点子多,将电脑玩转后,就一直想找到科学办法给天下英雄或古今诗词来排排座次。十几年前曾根据某刊发文章的数量,来确定古文学研究者的次第,发出后反应一...
今年春季,加拿大作协的会刊《写作》杂志甫一露头,便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捎带着也给我的工作添了些麻烦。 从年初开始,我便和同事们着手筹备文化间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
主持人语 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不只是一个理论话题,而且它对于当下中国文学批评富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年轻的学人,刘艳却也是有着十数年从业经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及...
两宋以前,子思作《中庸》这个说法几乎是一个定论,没有人会怀疑。到了宋代,学界兴起了一股疑经之风,子思作《中庸》这一经典说法也遭到质疑,历史上很多学者大家围绕这一问...
一 唐宋仿佛早已成为一个关于历史时段的固定词汇,在过去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里面,大家经常把唐宋放在一起讨论。随意举一些例子,在中国学者中,比如像柳诒徵、钱穆、傅乐成...
由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西方对我国和平演变的既定目标没有改变,也由于的确有人妄图扭转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走向,当前,一股历史虚无主...
作者附言:近日读到李乔先生大作《陈寅恪也幽默吗》(《中华读书报》8月23日第9版),非常受益。该文提到陈寅恪先生抗战时期曾作了一副对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并赞赏有加。...
国内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译介和研究主要在哲学、政治学领域展开,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尚属未开拓的领域。2011年年底,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张永清、马元龙主编的《后马克思主义读本...
当代英国政治哲学家恩斯特拉克劳(Ernesto Laclau,1935年10月6日-)与查特尔墨菲(Chantal Mouffe,1943年-,又译作莫菲)创立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当今西方学术界继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一种最新的...
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这些重大问题不仅仅...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当代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对它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理论走向与形态的讨论,始终是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研究的核心论题。建设马克思主...
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与这个进展相伴随的是在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失。可以说,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受到过多种多样外国文学理论的影响。外国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接受美学、批判理论、文化研究都能在20世纪...
文艺理论向何处去?进入新世纪以来,成为萦绕在人们头脑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伴随着文学终结论、文学理论无用论、文化取代论的声浪,文学艺术界和文艺学、美学界的不少学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的一本经济学哲学纲要式著作。与以前所有国民经济学的著作不同,《手稿》以人的发展问题为核心,将经济发展置于哲学人...
把意识形态论视为马克思艺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非常片面的,我们试图用一种活动、两大关系及两种中介、三大形态,来概述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完整体系:一种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两...
提到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我们总绕不开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1827年歌德对比阅读中国的传奇与贝朗瑞的诗歌之后,呼吁德国人跳出自己的狭小圈子,环视周围外国民族的情况。他没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