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红学界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说到“爬灰的爬灰”,广大读者们和多数红学家们都认为是指贾珍和秦可卿之事。讲起“养小叔子...
七十八回讲那贾政突然发神经,要写挽词凭吊姽婳将军,把贾兰贾环及宝玉都找来,要他们各赋一诗来怀念林四娘。后文宝玉又作《芙蓉诔》在悼亡灵。这回就是红楼梦的结局的“怀金...
红楼梦七十六回是“预谋”篇,七十八回“悼玉”篇,七十七回应是“案发”篇。在这七十七回证据却模糊,线索难觅,是最难的,可案件还是破了,我称其为《红楼梦终结密案》,其...
笔者发现,红楼梦中存在九大写作秘法——照镜法、照壁画法、两山对峙法、剧幕法、戏剧扮演法、译音法、春秋笔法、梦幻法及人生原理法等,见文献[1]。通过对两山对峙法的深入研...
书接上文,抄本《石头记》之命运是至80回便戛然而止,【重评】之现状是至30回便了无下文。何故?答曰:放心。【重评】系统只是在做自我修炼提升,待时机成熟自然就会和大家再相...
百年红学,即将随着20世纪的过去而告终结。在这世纪之交的难忘时刻,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回顾意味着反思,意味着总结。它的...
熙熙攘攘的“红学”荒诞终于离我们渐渐远去,又慢慢萌生了花花草草。这些慢慢萌生的花草与曹雪芹《红楼梦》日益得到当今世界广泛承认比较起来虽远不相称,但确确实实是花是草...
(原文叙述)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连诗悲寂寞》第592页:贾母笑道:“这话很是,我倒也忘了孝未满。可怜你公公已是二年多了,可是我倒忘了,该罚我一大杯。(庚辰...
(1)红楼1年8月16日(“十六日”)。离开苏州赴京会试。 (2)红楼2年2月。京城会试考中贡士。 (3)红楼2年4月。殿试考中进士。选入外班。 (4)红楼5年3月。升任大如州知府。 (...
“扇套子”一词见于红楼梦第32回,史湘云道:“论理,你的东西也不知烦我做了多少了,今儿我倒不做了的原故,你必定也知道。”袭人道:“倒也不知道。”史湘云冷笑道:“前儿我听见...
最近五、六年来,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到了《中国散文学史》的写作上,该书直到现在也没有最后完成。早在一年前,我就为这本书写好了一份“后记”。在这份假后记中有这样一段...
这本小书是我的学术处女作,作于1997年,是团结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1丛书》中的一种,当时名为《红楼梦:悠远的生命叙述》。此次改版重印,为作品取了一个更...
一、由《感言》唤起的回忆和感官 《红楼梦学刊》2000年第1辑刊出了蔡义江先生的《千禧年红学感言》,不点名大加歪曲地“引用”我在金华召开的,99全国中青年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
就好比古典中国的读书人饶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
作为清代乾嘉诗坛上重要人物的张问陶(船山),我没有研究,所知甚少。但是他与《红楼梦》的整理者高鹗的关系,却是我一直非常关注的一桩不大不小的事情。或许因为这一层关系,...
贵州《红楼》杂志的同仁告诉说:外省有位年轻人的文章写的不错,每次来稿,都给他刊登出来。后来得知,这位年轻人就是陈传坤先生。由此,我就很注意观览阅读传坤的文章,果然...
《非常品红楼》 苏岑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看过《红楼梦》的读者,大多比较关注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等各人的命运。关于这个问题,原著者曹雪芹曾写过判词,续作者高鹗...
贾雨村是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 (原文叙述1)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8页: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
在当代台湾中老年《红楼梦》研究者中,刘广定先生无疑是一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红学人物。 广定先生的“本职”是台湾大学化学系的著名教授,是一位从教三十余年并荣获过多种学术...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它人物众多,形象生动,思想深邃,不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名著之林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我国从唐代开始,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