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玉宇澄清万里埃——读《张问陶年谱》随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胡文彬 参加讨论


    

作为清代乾嘉诗坛上重要人物的张问陶(船山),我没有研究,所知甚少。但是他与《红楼梦》的整理者高鹗的关系,却是我一直非常关注的一桩不大不小的事情。或许因为这一层关系,我特别关注张问陶研究的资料、文章和著作的出版。
    

辛巳(2001)春,四川蓬溪县胡传淮先生寄赠一本他所著的《张问陶年谱》,令我不胜喜悦和感谢。因为在这本《年谱》中,作者以确凿的文献根据向读者,特别是那些研究高鹗并发表过评论的权威学者们揭穿了一桩延续了近百年之久的大谎言,证明了所谓“汉军高氏”非高鹗,而是曾在四川任官的高扬曾,从而使沉冤百年的高鹗得到了昭雪。
    

近80年来,某些千方百计要打倒高鹗的学者,利用一条不实的“偶闻”,不惜一切手段往高鹗头上泼污水,甚至罗织罪名将高鹗置于死地而后快。这种蛮横的学风本来遭到不少学者的反对,以翔实的考证加以辩驳。但是因为他们不是权威,人微言轻。所以,高鹗的冤案一直得不到实事求是的公正解决。
    

《年谱》援引了《遂宁张氏族谱》和张氏兄弟所撰《朝议公行述》全文,清清楚楚记录下张顾鉴“子三人:长不孝问安,乾隆戊申科举人,娶陈氏,江西南安府同知讳亿长女;继娶王氏,太学生名梅女。次不孝问陶,戊申科顺天乡试举人、庚戌恩科进上、翰林院检讨,娶周氏,礼部右侍郎名兴岱女;继娶林氏,四川布政使名儁女;次不孝问莱,娶杨氏,江南安东县知县、苏州府同知名玺女。”接着写道:“女二:长适湖州太学生潘本侃,江西南安府同知讳汝诚子;次适汉军高扬曾,四川石砫厅同知讳瑛子。”关于高瑛生平,《八旗艺文编目》别集五列有小传:“汉军高瑛字季华,一字东冈,贡生,累官石砫厅同知。著有《味疏草堂存稿》。”为了证明《年谱》所引文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于2001年春末利用温州之行返京之便,专程到南京,在吴新雷教授的帮助下亲自到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借阅了《遂宁张氏族谱》,复印了“张氏族谱”原序、《重修张氏族谱序》及《朝议公行述》全文。经核证,《年谱》所引文字既没有断章取义,更没有一字伪造、篡改。
    

《张氏族谱》和《朝议公行述》的发现和公之于世,不仅为张氏世系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文献证据,同时也为解决“汉军高氏”为谁提供了铁证。但是,我认为这个“发现”的意义远不止此,红学研究界的某些权威和迷信权威者应该由此引起一些思考或用时髦话叫做“反思”。人们都清清楚楚记得,在高鹗与《红楼梦》后40回著作权的研究中,“汉军高氏”就是高鹗的结论根深蒂固,流毒甚广。有些以“考证”二字称雄的人物,难道没有精力和学识来辨清此一重要问题吗?不是的。他们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他们“不为”也可以,到底是术业有专攻,不可强求。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漠视他人的学术成果,瞧不起别人的“发现”。他们只看重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威,睁着眼睛说假话,闭着眼睛说谎话,即使自己错了也要咬紧牙关错到底,乃至绕着弯子利用“春秋”笔法攻击他人的“发现”、尽力贬损别人的成果。这种学风影响所及不止在高鹗是否是“汉军高氏”一个问题上,所以尤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张问陶年谱》的出版,“玉宇澄清万里埃”。它说明真正的学问是靠事实,事实胜于雄辨!
    


    


    


    

2001年5月18日
    


    

原载《红楼长短论》,胡文彬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原载:《红楼长短论》
    
    原载:《红楼长短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