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问”的宾语从句必须是问句,而问句在其他语言中是通过在句子最高结构(=CP)里包含疑问算子来实现的,即CP是疑问代词“哪儿”的量化域。以此推断,(5a)应该在某个造句节点上表达为(5b)。如何得到(5b),在汉语学界是一个大问题。Huang(1982),Cheng(1991),Tsai(1994)和Hu(2002)既借鉴前人又有推陈出新的不同见地。如果把争论的细节暂时搁置而接受(5b)为正确的表达式,那么[疑问算子x,x=地点]就跟句末的x构成一个依存关系。问题是,这个依存关系中被听到的一方,从结构上说位于低端;而在汉语中,位于低端等同于在造句过程中出现得更晚。换句话说,在一个依存关系中,显性成分可以晚于隐性成分出现。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一种语言在结构上和英语一样构成问句Where did you got yesterday,但是把其中的各种依存关系(包括where...t)反过来表达,先处理隐性的t后说显性的where? Kayne(1994)把高先低后表述为线性对应公理(Linear Correspondence Axiom,LCA)并试图解释其原因。但他的所谓解释依赖于一系列既没有必然性也不清楚如何验证的预设(详见原著第4.3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