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或御”与《孙膑兵法》中的“莫之或待”义近,莫之能御也。“莫之能御”的说法在很多文献中可以见到。如《管子·兵法》:“径乎不知,故莫之能御也;发乎不意,故莫之能应也。”《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表达相同意思的“莫之能悟”,可在宋代吕祖谦《紫微杂说》、元代王履《医经溯洄集》、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集》中见到。 至此,文章共列举了例(4)—(17)共14例“或”训“能”的“莫之或V”。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这一类型的“莫之或V”中,否定词“莫”的词性词义也仍然有变化:虽然它基本是无定代词,但副词也可以出现在同样位置,义为不,“莫之或启”(《法华经后序》)、“莫之或振”(《魏书》)即其例也。 就“或”的义训而言,不难据常识推知,“或”之可以训“能”,应不会局限于“莫之或V”组合(前文《尚书》用例已明此),兹再揭几例关联度较高的“莫或VP”为证: (18)故有天下者,毋曰我大,莫或余败;毋曰我强,靡克余亡。(《扬子云集·豫州牧箴》) “余败”“余亡”都是“宾+动”语序,“靡克”与“莫或”对言。 (19)问者莫或测其渊流,求者未有觉其短乏,是则深矣。(《抱朴子外篇·广譬》) 这句大意是说,“前来询问的人不能够揣测到你的思想源流,前来求教的人无法觉察到你有什么缺陷,这就是深邃了。”(张松辉和张景2013:836) (20)记室之局,实惟华要,自非文行秀敏,莫或居之。(《宋书·孔觊传》) 衡阳王刘义秀想让孔觊署理记室,而孔觊推称自己未臻“文行秀敏”,不足以居此要职,力辞不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