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试析“莫之或V”兼说“或”作助动词(2)

http://www.newdu.com 2017-11-29 《语言科学》 潘玉坤 参加讨论

    2 “或”训“能”之“莫之或V”
    江山丽(2009)的观点的基本依据就是周秉钧(2001)注译《尚书》及周秉钧(1984)对下面三句话的注解:
    (1)不其或稽,自怒何瘳?(《尚书·盘庚中》)
    周秉钧(1984,2001)注:“其,助词。或,克。稽,当依汉石经作迪,进也。不其或迪,言不能前进。”全句解为:不能前进,只是自己怨怒,又有什么好处呢?
    (2)殷其弗或乱正四方。(《尚书·微子》)
    周秉钧(1984,2001)注“或”为“克,能”,全句解为:殷商恐怕不能治理好天下了。
    (3)又曰时予,乃或言尔攸居。(《尚书·多士》)
    周秉钧(1984,2001)注:“或,通克,能够。”全句解为:顺从我!顺从我!才能够谈到你们长久安定下来。周秉钧认为“或”可以通“克”,利用了一则重要的异文材料:《尚书·文侯之命》“罔或耆寿”,《汉书·成帝纪》作“罔克耆寿”。
    笔者对这三个句子作两点补充说明:首先,周秉钧对“不其或稽”(《尚书·盘庚中》)的训解与通行看法有差别。不其或稽,敦煌本伯3670作“弗丌或乩”。乩同稽,义近考察、检讨;清代冯登府《汉石经考异》谓“稽”、“迪”乃因声转而异,意义无别(引自顾颉刚,刘起釪2005:909)。其,《经传释词》卷五释为“之”,为代词,作“稽”的宾语。虽则句意训解有如此不同,周氏“或”训“克”却没有什么障碍。其次,王叔岷(2007:95)在《古籍虚字广义》中也说:“或犹能也。”例句同为《尚书》“殷其弗或乱正四方”,谓“殷不能治正四方也”。王叔岷更谓:《史记·宋世家》相应文字“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句中“有”亦与“能”同义。
    “或”之训“能”,故训材料极少,而其能否成立,不仅是需不需要给常用字“或”增添一个义项,更牵涉到古汉语语法的助动词系统,其应受到关注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尽周秉钧(1984,2001)、王叔岷(2007)二位所揭例证,才得三句,数量不多;三句又全出《尚书》,范围也不宽。江山丽(2009)一文也几乎没有提供新的有用材料(仅明代苏伯衡作品1例)。要证明“或”确具“能”义,需要更多证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