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试析“莫之或V”兼说“或”作助动词(4)

http://www.newdu.com 2017-11-29 《语言科学》 潘玉坤 参加讨论

    文章虽从《御览》所引,但是严格说来很难认定通行本有误。否定句代词宾语不前置的现象古汉语中一直就有,《尚书·多方》甚至有“罔堪顾之”,与“莫或违之”同为“否定词+助动词+动词+宾语”结构。不难看出,“莫之或违”与“莫或违之”,两种语序都可以成立,也难说谁高谁下。有研究表明,早自汉代,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后置的形势”就“已基本形成”了(杨伯峻和何乐士2008:790)。
    说到语序改变,还可以提一提《墨子·公孟》:“子墨子曰:‘子亦闻乎匿徒之刑之有刑乎?’对曰:‘未得之闻也。’”毕沅以为“‘之得’二字旧倒”,因改为“未之得闻”。其后诸本多从毕校。其实毕沅这样校注不是忠实于历史的做法。“未得之闻”并非孤例,典籍类似表述尚有“未敢之信”(《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辂别传》)、“未尝之有”(《管子·枢言》副词助动词句中位置多同)、“未始吾非”(《庄子·徐无鬼》)、“莫肯之为”(《吕氏春秋·不苟》)、“莫敢之危”(《吕氏春秋·分职》)、“莫能己用”(《史记·孔子世家》)、“弗敢我谋、弗敢我杀”(《商君书·画策》)等。
    (11)元年十月至二年五月,月再掩东蕃上相。相所以蕃辅王室而定君臣位。天象若曰:今下凌上替而 ,将焉用之哉?(《魏书·志第三·天象三》)
    动词“振”的主语是“相”,“莫……或……”谓不能。
    
    这里揭举两例“莫之能辨”:《宋书·志第六·礼三》:“或以为名异实同,或以为名实皆异。自汉暨晋,莫之能辨。”《弘明集·[南朝齐明僧绍]正二教论》:“立言舛杂,师学无依,考之典义,不然可知。将令真妄浑流,希悟者永惑,莫之能辩。”
    
    典籍“莫之能救”用例,时代比苏洵此例早很多。《毛诗序》:“《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
    
    同篇后文又说:“苟有能加焉者,则岂圣也哉?”明示“莫之或加”即“莫之能加”义。《魏书·源贺附传》有“大孝莫之能加”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