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试析“莫之或V”兼说“或”作助动词(3)

http://www.newdu.com 2017-11-29 《语言科学》 潘玉坤 参加讨论

    笔者广泛蒐采了古书中的“莫之或V”,经甄择,认为下面句子中的“或”均以训“能”为是:
    
    杜预注:“言中国不能相愍恤,故夷狄内侵。”
    
    “理强梁疌”,读为“吏强粮接”;“诸侯莫之或待”,“意谓其它诸侯国都不能抵御”。(王丽华和贾广瑞2005:132)
    
    “或闻”与“得睹”对文。有人将俪句译为“密藏其高论使谁也不能听到,掩藏其文章使世人谁也不得见”(许嘉璐和梅季1995:758),近是。
    
    “然而欢集,莫之或释”,今语就是“但是人们欢聚集会的时候,没有人能放弃它”。(许嘉璐和梅季1995:828)
    
    “莫之或启”与“罕得而履”相对成文;两个分句的话题主语分别为“译者”、“谈者”。灵关莫之或启,有人解作“灵鹫山关口不能说已经开启了”(苏志雄2012:102),有人解作“无法开启心窍”(宣化法师2009:649)。虽不尽一致,但注释者对“莫…或…”的理解是相同的,都是“能”义之反。
    
    “莫之或继”,陆侃如和牟世金(2009:215)注:“无人能继续写出这样的作品。”周振甫(2003:164)译:“没有人能够继承下去的”。
    
    “莫之或违”,通行本一般作“莫或违之”,此据《太平御览》卷597所引改,杨明照认为“御览所引是”(黄叔琳,李详和杨明照2000:291)。“莫之或违”这种说法在宋代张根《吴园周易解》和宋代王宗传《童溪易传》中也可以见到。王运熙和周锋(2012:138)译作:“上述几条,是没有哪一篇檄文可以违背的。”陆侃如和牟世金(2009:307)仍从通行本“莫或违之”,译作:“以上几点,是所有的檄文都不能违背的。”从不同译者的译文可以看出,“莫之或违”、“莫或违之”这样的词序变动(宾语“之”提前与否)不影响表达相同的意思。
    《孟子·公孙丑上》、扬雄《法言》均有“莫之能违”辞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