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translated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Words for ″Father″ in Middle Chinese 作 者:储泰松 作者简介:储泰松,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E-mail:chutaisong@163.com(安徽 芜糊 241000)。 原发信息:《中国语文》(京)2016年第20165期 内容提要:中古文献尤其是佛典文献中记载了不少关于“父亲”的称谓词,论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考察了“姼多爹爷 郎”等舌音类“父亲”称谓词,通过爬梳文献,勾勒出其字形、字音的渊源流变;并将其与突厥语族、藏缅语族语言中有关“父亲”称谓词进行比较,认为“爹”类称谓词是汉语固有词,源自外来民族语言的可能性不大。 关 键 词:父亲称谓词/佛经词汇/突厥语族/爹/爷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梵汉对音相关理论问题研究”(13YJA740007)成果之一。初稿曾在第四届《中国语文》青年学者沙龙(2016年4月)上宣读,得到多位与会专家的教正。《中国语文》编辑部及匿名评审专家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统致谢忱。文责自负。 汉语里关于“父亲”的称谓,学界已经做过很多研究,涉及面既深且广,其中以胡士云(1994)、郭熙(2006)的研究最具代表性。胡文探讨了“爷”“爹”两个亲属称谓词的共时分布及历时演变,给出了两个词在现代方言中的音义类型,认为“爷”“爹”可能同源,并且两个词均非汉语固有词,可能来自少数民族语言。郭文另辟蹊径,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讨论了“父亲”称谓词,将其归纳为“父爸爷爹大伯”等六大类,并一一梳理其流变,认为“父”是汉语中对父亲的最早也是一直得以延续的称谓。“父”以外的称谓则经历了“(爸)-爷-爹-爸”的过程,指出“爸”直到明清才进入书面语言,而“大”从没有进入过书面语言;“爷”在唐代获得书面语的地位,但到南宋以后被“爹”取代;“爷”“爹”“爸”可能都是外来词。 大致而言,上述研究深入讨论了汉文文献中的父亲称谓词,从字形、字义、语用、源流等方面对父亲称谓词做了全景式的勾勒描写,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一,没有关注佛典中父亲称谓词的使用情况;第二,如果“爷”等称谓词是外来的,其传入的路径是什么,缺乏必要的论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