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语言论转向与文学虚构理论(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浙江学刊》2014年2期 马大康 参加讨论

    四、热奈特:转叙与虚构
    关于文学虚构问题,热奈特的理论阐述存在着内在矛盾。
    在《虚构与行文》(1991)中,热奈特认为,虚构是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正是它让语言从日常的功能场中摆脱出来,获得非功利的审美性。与此同时他又认为,仅以虚构性来界定文学存在局限性,虚构性并非所有文学类型共有的特征,尚不能涵盖整个文学领域。尽管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诗学总体上重视虚构论原则,但面对抒情诗,却颇难自圆其说。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文艺复兴时期起,开始将文学划分为叙事或史诗类型、戏剧类型和抒情诗三大类型,前二者为虚构型类型,而抒情诗则被视为非虚构型类型。“以史诗—戏剧—抒情诗三足鼎立的无穷变化为特征的新体系于是意味着抛弃虚构的一统天下而支持一定程度上公开宣称的双雄垄断局面,在新体系中,文学性从此与两大类型相联系,一方面是虚构(戏剧和叙事),另一方面是抒情诗,人们心目中的诗愈来愈经常地专指后者。”(15)自此,虚构论诗学对文学的垄断结束了,以亚里士多德传统之“题材标准”(虚构)的对称面而存在的“形式标准”则逐渐受到重视。经德国浪漫主义、马拉美、俄国形式主义,直至雅各布森,形式论诗学开始可以跟虚构论诗学分庭抗礼了。
    热奈特把虚构论诗学和形式论诗学并称为“本质论诗学”,他意识到即使两者联合起来已经可以网罗较为典型的文学文本,却仍然无法覆盖全部文学场,因为散文体非虚构类文学的巨大领域躲过了本质论诗学的双重约束机制,诸如史学、演说、政论、自传等,它们的独特性致使本质论诗学无法将其收罗到自己的麾下。这些文本随环境变化及在某种压力条件下可以进出于文学场。因此,为了能够收容这些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视为文学的文本,热奈特提出了“条件论诗学”,它的原则为:我视任何引起我之审美满足的文本为文学文本。于是,热奈特将文学划分为“构成型”和“条件型”两大类:“构成型”指其文学性由自身特征所规定的文本,包括具有虚构题材或诗的形式的文学文本;“条件型”则指不受上述规定限制而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视为文学的文本。由此可以看到,热奈特所谓“文学虚构”,主要指题材上的虚构。如果从语言角度来看,即话语陈述缺乏真实对象,是个假命题,也即形式上模仿陈述的“虚假陈述”(16)。其二,虚构并非文学的普遍特性,它只是叙事文学或戏剧所特有的。
    但是,在其中一篇文章《虚构作品的语言行为》中,热奈特转而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对文学虚构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他的文学虚构观出现了新的变化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