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之外,目不可及 《世界,可以这样看》,[法] 科洛尔著,赵雅倩、孙曦鸣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据说,感情丰沛并内心敏感的人,更习惯左右侧目环顾四周。如果要以职业来定位,我想应该以间谍、诗人和摄影师居多。 若单纯说全景这种表现形式,古埃及的墓室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天顶画、中国传统山水长卷,似乎都算得上是全景的范畴,它们关乎生死、信仰与内心精神。人类一直在向宇宙和思维的无限延展中寻求智慧,无论身处何地,以自我为核心的360°全景即是世界,观看这个世界的心理方式,即是世界观。 在手机都能直接拍摄出还不错的全景照片时,我甚至开始怀疑它是否还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不过,摄影还是应该回归到那个永恒的主题:拍什么永远比怎么拍重要。 在这本全景摄影的画册中,有摄影师观看景物的方式,观看城市的方式,观看天空的方式,观看生活的方式,观看他人的方式,甚至有观看内心的方式。他们都在努力改变人眼视野所受的天然限制,努力让人们的视野像思绪一样自由飞扬。我在想,这本画册应该是圆形的才有趣,每一张全景作品都能首尾相接,那这本画册应该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如此说来,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一本诺大无比的全景画册里,我们每走一步,就是翻开了这本书新的一页。 如今,我们有了更高明的摄影手段,将这环形的世界更逼真、更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彼此面前,我们甚至能模仿青蛙的视角,我们甚至能看到自己的身后,我们仿佛新奇地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如此宽广。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清晰眺望几公里以外的山水云雾,但却极易忽略身边的风景,所谓目不可及,其实是指周遭而非远方吧? 看看你的身边,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可以这样看。(邓登登) 【精彩试读】 珠峰大本营的日出 尼泊尔萨加玛塔国家公园昆布冰川。 Ivan Roslyakov 摄 这是从位于珠穆朗玛峰昆布冰川山脚探险营地上方所看见的晨景,当时我们正向着世界上最高的山顶迈出了攀登的第一步。为了拍下这一幕,IVVI.NAME项目小队囿于天气原因不得不在各里克奇普(海拔5160米)待了一个星期。祸不单行,接下来的一个夜晚,探险队的大本营中部(海拔5340米)又遭到了一场风暴的袭击。次日早上6点以前,大多数的登山者已开始攀登,你可以在昆布冰川左部看到他们。我的队友和我在奔离大本营半小时后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因此,我们停下了脚步,并在这唯有登山者可以一睹为快的视点观赏这壮丽的日出。这次的艰苦跋涉是我的项目——“虚拟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转折点,该项目是一部详尽记录高山跋涉过程的艺术相片集。 若利山口的春天 法国欧特吕斯若利山口。 Olivier Blanc摄 这幅日落摄影作品展示了欧特吕斯若利山口天空中的一片云海。2011年5月,我在Blanc山的对面拍下它,画面中最显著的位置有一汪清澈的池塘。 满月升起的格朗德默特 法国阿雷斯奎海滩。 Guillaume Cannat摄 我在距格朗德默特这个地中海沿岸的度假胜地22千米的地方拍下来这幅全景摄影作品。用裸眼看去,图片中的主要建筑就像海平面上小型的匍匐着的白色垛口。为此,我特地用850mm的望远镜来压缩空间。请注意,地球的弧度盖住了建筑物的下半部分,并且使得缺月看起来更圆了。 圣乌尔班修道院教堂天花板 瑞士圣乌尔班修道院。Stephan Boog摄 圣乌尔班修道院天花板建于1700年—1707年。一直到1848年,西多会修士们仍在礼拜堂聚集诵唱赞美诗,每日达7次之多,并且每天会有一场弥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