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记“扫红”忙 ——《吴梅全集》中的“红楼”资料 一粟《红楼梦书录》戏曲部分收录《扫红》《乞梅》两齣戏,文云:“佚名撰。载张芬《六也曲谱》文集(民国十一年壬戌192...
《神曲》和《红楼梦》的创作期间虽然相隔400多年,但都产生在历史转折时期,都包含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宗教意识。由于欧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宗教信仰有所不同,因...
庚辰本《石头记》第17、18、19回回末空白页上有墨笔大字批语: 此回宜分作三回方妙,系抄录之人遗漏。玉蓝坡。 在早期脂评本上,署有玉蓝坡的批语,仅此一见。《红楼梦》版本专家...
一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 “凤姐泼醋”那回,她不自觉地也是很自然地,暴露出她的思维和推理方法与叔公公相颉颃。她在窗外听见贾琏与鲍二媳妇的对话,一个说她是“阎王老婆”,...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有帮助刻画人物形象、预示人物结局和烘托环境气氛等作用。若对小说中的诗词曲赋不甚了解,对阅读和理解《红楼梦》,终究有些隔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
最近,偶然读到一篇红学研究文章,其中说: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1976年版)第九章,有一则资料载:张琦翔在北京大学作学生时,曰本籍哲学教授儿玉达童对他说:曰本三六桥有百十...
我国古代诗歌从格律是否严整角度观察可以分为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字数句数多少不同。近体诗的字句比较规整,律诗八句...
一 自是常情 在曹雪芹笔下,凤姐既是“愚蠢”的,又是机灵的,为了维护其反动的统治,她只能依靠玩弄权术过日子。从她那“机灵”这一侧面着眼,可以看出她常常把唯心论形而上...
狂沙吹尽始见金 ——试魁抄《红楼梦诗词选》的报告 《红楼梦》诞生之后,多以80回抄本作为载体在读者中传播,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①说来也是机缘凑泊,笔者最近在中国艺术...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红楼梦》这一传世经典多少年来荡涤了无数的灵魂,其中悲喜交加的场面、形形色色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不知又吸引...
《红楼梦》被誉为真正的“文备众体”的古典小说,容纳了诗、词、曲、赋等多种文体形式。[1]P1它们堪称是红楼艺术宝库中的一份璀璨的瑰宝。其中,第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陈其泰(1800-1864),字静卿,号琴斋,别号桐花凤阁主人,浙江海盐人。史称他“天资高敏,文笔雄健,势若建瓴,不可遏止。诗古文辞,无所不长。剧谈时事,议论风生...
拙编《红楼梦叙录》(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初版)第46页著录一评本《红楼梦》:“一位女读者评。未见。据介绍,评语多抒发评者对《红楼梦》一书情节结构及艺术造诣的见解。”由...
著名红学家周绍良先生藏有善因楼梓行《批评新大奇书红楼梦》一部,上有无名氏评语,甚为珍贵。承蒙周先生惠示该书的全部评语和周先生的题记.现谨概述于此,聊供同好诸公研究...
《红楼梦》的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悲剧美。“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在《红楼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正是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随着家族的败落,众...
佚名氏《读红楼梦随笔》(旧抄本,四川省立图书馆)卷首 或曰:三十一回篇目曰:“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宝玉偕老者,史湘云也。殆宝钗不永年,湘云其再醮者乎?因前文写得宝...
一 我就知道你是编我呢 古人论文艺创作与文艺欣赏的关系,有“不系一辞,正欲使人自得”[1]的论法。这种说法,可以借来解释《红楼梦》与读者的关系,它有助于了解这部小说艺术...
一、 陈寅恪的“红楼”情节 “寅恪少喜读小说,虽至鄙陋者亦取寓目”,陈先生与他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一样,早年即已阅读了大量的传统小说,而《红楼梦》无疑是其接触到的最早的...
一、 对姜氏族谱的再研究 2008年12月,我去山东省昌邑寻访到姜氏族谱之后,于次年写成了论文《〈红楼梦〉研究的新发现及发现的新材料——关于姜氏族谱的初步研究及对有关问题的...
当年中国学术三大显学:红学、鲁迅研究、甲骨文研究。乾隆五十六年间发现了红楼梦,一说是在大贪官和珅家中发现,一说是在民间手抄本发现。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