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寒塘鹤影,冷月花魂——《红楼梦》诗词对人物悲剧命运的隐喻与暗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钟品妍 参加讨论

    《红楼梦》的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悲剧美。“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在《红楼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正是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随着家族的败落,众多美好无辜的女性被残酷地抛入命运的深渊,被无情的命运毁灭。作者怀着愤懑和无奈的心情,揉合血泪,倾尽才智,独具匠心地将人物命运伏线隐喻于《红楼梦》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130首诗词之中,这些诗词与人物悲剧命运水乳交融成一体,对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关键性作用,使《红楼梦》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
    一《、红楼梦》判词十四首、《红楼梦》曲十四首中隐喻的悲剧命运
    曹雪芹惯用一些带有预言性质的诗影射人物命运结局,使人物的命运从一开始就笼罩上悲剧的色彩。在《红楼梦》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游历太虚幻境中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副册14首,《红楼梦》曲14首正是书中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总的隐寓,类似这些薄命女子的命运演示的幻灯片,黛玉、宝钗、元春、迎春、湘云、妙玉、探春、惜春、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晴雯、袭人、香菱等等人物命运的设定,在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真真假假地透露出来。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读不懂整本《红楼梦》,就会被“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瞒蔽了去”[1]。
    宝玉先在又副册判词中看到了与他关系最为亲密的两个丫环晴雯与袭人的命运,“寿夭多因诽谤生“”风流灵巧招人怨”正是晴雯因倔强不驯而招致诽谤迫害,抱屈夭亡的命运写照;而“优伶有福“”公子无缘”正是袭人在贾府败落后下嫁给她骂作“混帐人”的蒋玉函的命运结局;一生遭遇极为不幸的香菱,判词中是这样说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是两个土,再加上孤木,也就是一个木字,就变成了“桂”字,香菱的结局应该是薛蟠娶夏金桂为妻之后,因遭其嫉恨被迫害至死。而续书中却让香菱做了薛蟠的正妻,完全颠覆了作者最初的写作意图。
    红楼十二钗悲剧命运在正册判词中已有预示“:林中挂”“、雪里埋”,暗示着黛玉将“泪尽夭亡”和宝钗婚后生活的“凄苦冷清”;“虎兕相逢大梦归”预示了贾元春虽富贵已极,却难逃“无常又到”“;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暗示着史湘云的幸福生活很短暂,转瞬即逝;探春虽“才智精明志向高”却“生于末世”,难逃家族败落时“江边涕沥”、远嫁他乡、别离亲人的命运;作为贾府的“金闺花柳质”的迎春,在嫁给“中山狼”后被遭到蹂躏欺辱,一载即“赴黄梁”“;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的妙玉,才貌双全,却终日伴着清灯古佛,命运本来已很残酷,最终的结局还“终陷淖泥中”,有一条脂批说“瓜州渡口,红颜固不能不从屈枯骨”推测说,妙玉可能在贾府败落后流落瓜州,被某个老朽不堪的枯骨(富翁)买去作
    ·52·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1 1年第2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妾,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续书中所说的被强盗掳去与作者原意有别;惜春因“堪破三春景”,从“候门绣户女”跌落到命运的低谷“缁衣古佛”相伴,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可能要有“缁衣乞食”即手持钵盂,沿街乞讨的生活,命运是多么的无情,实在令人可怜可叹;“脂肪队里的英雄”的凤辣子,“机关算尽”最终却是“反算了卿卿性命”,连自己唯一的女儿都保护不了,幸亏偶济村妇刘姥姥,帮助巧姐逃出“狼舅奸兄”的魔爪,关于巧姐的命运结局在判词中暗示她将板儿结为夫妻,成为喂猪纺线的农妇,这在书中的第四十一回中巧姐与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交换佛手和柚子的情节中也有伏线,而续书作者的安排与作者原意也是有距离的;同是贾府的少奶奶,李纨的命运也比凤姐好不到哪里去,年少守寡,生活的天空如“槁木死灰“般永远是灰蒙蒙的,儿子金榜题名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亮色,虽然晚年母以子贵,但就在这“带珠冠“”披凤袄”之时,却“抵不了无常性命”,很快就死了,只能“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红楼梦判词》与《红楼梦曲》中最后说的一个人物是秦可卿,现在通行的《红楼梦》中说她是病死的,判词的暗示却暴露了她的真正死因,她是因“擅风情“”秉月貌”而被不顾伦理关系的公公贾珍勾引堕落,最后因丑事败露,好事终了,才“画梁春尽”—悬梁自尽的。脂砚斋有一条批语在甲戌本《石头记》第十三回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所谓“用史笔”,是说不明写。脂砚斋出于对秦可卿的同情“,命芹溪(曹雪芹)删去”了“淫丧天香楼”的部分,但删得不彻底,在判词中和书的其它地方留下了蛛丝马迹,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后,贾珍“哭得泪人一般”,为其沸沸扬扬大办丧事,丫头瑞珠触柱身亡,肯定都与其非正常死亡有关[2]。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和《红楼梦》曲十四首正是所有女子的“生死簿”,预示着她们无论地位尊卑、品质优劣、才智多少、容貌美丑,都是悲剧性的人物,薄命司联语“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正是对这些女性总体命运的唉叹。
    二、人物个人咏叹中隐喻的悲剧命运
    曹雪芹在预先安排好人物命运结局的前提下,还想方设法、倾尽才智地让人物自己将悲剧命运以“诗谶”的形式咏叹出来《。红楼梦》中人物平日吟风弄月、歌花咏柳的诗歌也是“诗谶式”的,都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诗句来作为人物命运的写照。
    林黛玉是大观园里第一号才女,作者说她“心比比干多一窍”,把她和才女谢道愠相比,她的诗词在《红楼梦》中是最绝妙、最被作者称道和读者欣赏的。在最具有代表性的《葬花吟》中这个苦命的女子对自己不幸命运作出了呐喊和咏叹。“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抹净土掩风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诗句,让人分辨不出是葬花还是自悼,字字句句如泣如诉,泪和血凝,和黛玉这个苦命的少女的命运融为一体,为成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清人明义《题红楼梦》诗里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这首葬花词,其实是对黛玉不幸命运的隐示和谶语。她如一朵世间所稀的“阆苑仙葩”,悄悄地绽放,在现实生活的狂风暴雨中被摧残得花落叶残,悄然逝去,令人掬一捧同情之泪。继《葬花词》之后,林黛玉又作了一首以花自怜的《桃花行》,此诗出现在第七十回中,已离贾府败落和黛玉夭亡不远,《桃花行》中更是充满了哀音,“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正是黛玉即将泪尽而逝的预言,只等“一声杜宇春归尽”时,大观园的群芳都将以不同的方式憔悴凋零,而最早的就是林黛玉《,桃花行》为黛玉早夭作下了重要的预示和铺垫。
    在全书的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的即景联句,正是整个贾府即将衰败前夕,凸碧堂赏月冷冷清清,众人强作笑脸,聪明过人的黛玉、湘云已预感“大厦将倾”,作出的诗句当中预示了个人的未来命运。“匝地管弦繁“”良夜景暄暄“”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是说极尽鼎盛繁华之景“,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是说繁华将逝“,庭烟敛夕棔“”虚盈轮莫定”暗示世事的多变和命运的无常“,人向广寒奔,乘槎访帝孙”已让人感到不祥,而“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差不多就是为各自未来的不幸结局作悼亡之句了。“寒塘渡鹤”预示着湘云未来的枯寂生活“,冷月花魂”正是黛玉死亡的预言。正如妙玉所说:“此亦关人之气数”,这时,贾府繁华已去,气数将尽,众多无辜的女子离悲剧性的命运结局不远了[2]。
    《红楼梦》中的诗词,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隐含着人物悲剧命运的伏笔,已跳出了其本身的作用而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深入理解它们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把这部伟大的著作读懂[3]。鲁迅先生曾说“: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曹雪芹巧妙地运用诗词的隐喻与暗示来表现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使《红楼梦》这部写实性的作品处处流露出诗的幽芳与雅韵,成为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写实佳作,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古代小说及世界小说史上树立了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参考文献]
    [1]王士超.红楼梦诗词鉴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3]李萍.红楼梦诗词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4).
    原载:《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1 1年第2期
    
    原载:《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