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例都是有疑问的。“拊,方主反”出自《道行般若经音义》第十卷“拊抚”条(3/149/43下),其音注有多种异文,兹列如下: 碛砂藏系和慧琳音义:拊抚,方主反,下敷禹反。 高丽藏本和弘教藏本:拊抚,方主、敷禹二反。 金刚寺本和西方寺本:拊抚,方主、敷禹二反,下敷禹反。 赵城金藏本和七寺本:拊抚,方主、敷禹二反,作亦敷禹反。 赵城金藏本和七寺本之“作”可能是“下”之误字。金刚寺本和西方寺本等日本古抄本诸本时代较早,可能更接近原貌。据王曦(2012b:68)对《玄应音义》高丽藏系和碛砂藏系版本的比较研究,“碛砂藏系诸本忠实于原书内容,但时有改动文字字形者;高丽藏系诸本则忠实于祖本文字字形,而多删节其内容。”高丽藏本和弘教藏本则可能脱漏或删简了“下敷禹反”数字。碛砂藏系和慧琳音义可能有改动,删去了“敷禹二”数字。如此,则《玄应音义》中“拊”有虞韵非母和敷母二音,《广韵》虞韵只载其敷母芳武切音,《集韵》同。检之《篆隶万象名义》第六卷手部:“拊,方主反。”第1例玄应所注之“方主”反与此全同。 “殕”,《广韵》有韵只有非母方久切一音:“殕,物败也。”《集韵》同。然检之《篆隶万象名义》第十一卷歹部:“殕,孚九反,败腐。”又卷六爪部:“孚,抚俱反。”知《篆隶万象名义》中“殕”读敷母音。第2例中玄应所注“敷九反”与此同音。 此二例以《广韵》作参照系则为非敷混注,以《篆隶万象名义》作参照系则为正常音注。即便以此二例为混注例,其占非、敷二母全部音注99例(非母音注58例,敷母音注41例)的比例也非常低,仅2.02%。如果非、敷两母合并,不应该这么分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