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人学,因此,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必然涉及最为基本的社会价值关系,大而言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小而言之,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作为文学现象思...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大幅度提升,作家创作高峰性质的作品是时代赋予的社会使命。能否创作出高峰文学作品取决于作家能否站在时代的精神前沿,精...
【内容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晚期,文学理论失去学术规范:政治成为文学评论的唯一标准;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成为支配批评家思维的主要模式;文学批评诉诸非理性等非学术...
内容摘要:王国维是中国传统文学话语向现代形态的转换的奠基者。他通过理性话语的方式证明了文学的非功利性和游戏性特征,给文学话语独立提供了本体层面的理论支持;他通过功...
[摘要]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有三种阐释模式:一是直接运用理论对文本进行解释;二是运用某种理论分析具体文本,同时阐述所运用理论的精神和实质;三是在进行文本批评时,...
合理的诗学研究,除了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进行及时的概括、总结,理论家首先面对的就是传统诗学这一理论资源。中国现代学者在使传统诗学向现代性靠拢,进而实现创造性...
摘要:京派作家坚持文学的自律性,反对从文学作品的外部研究文学,他们以本土话语表述文学的自律性特征,把文学研究引向文学自性的认识。京派作家对形式、技巧、语言等文学内...
佛家讲究“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禅境,艺术创造则追求平中见奇、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二者虽不同类,但推崇以有限表现无限的目标则一。小说《心脏病》(《莽原》2001年第...
诗不只是一种修辞,诗更像是一种神灵似的命名行为。“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当然不是讲光是由语言创造转化而成,毋宁是说,语言的言说(命名)使光得以显示,并同...
《迷旎花园》是女作家寿静心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它给人初步的印象似乎不是小说,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它是一首日神颂歌,它在美的静观中审视日常生活。诗情画意,这类成分在...
一、《藤野先生》中的“讲义” “讲义”,属现代汉语常用词,即“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1)。其含义,据《现代汉语词典》,是“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2)。在《鲁...
与内地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七年意识形态一致性极强的文坛相异,香港文坛是一片自然丛林。这里政治荫蔽下的姹紫嫣红生长得并不繁盛,延绵不绝的是扎根于民间的奇花异草。它们俯...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与祖国的关系开始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香港文学也走上了自立发展的道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中国内地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变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香港传统文学经受严峻考验的时期。所谓传统文学,就是依附于某种意识形态的保持某地区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文学。由于英政府不扶持香港的文学事业,文学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并不平静,欧美学生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在继续,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香港。香港弥漫着赶走殖民者的情绪,发生了“争取中文成为官方语言”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香港小说发展的蓬勃期,作家之多,风格之多前所未有,而且显示出强烈的本土特点。经济繁荣,生活有保障,思想无拘无束,作家们的创作也自信而从容。一方面...
香港是英国一九九七年必须移交主权的地方,这样的历史时刻决定了当时香港各方面的决策。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增长放缓,低增长大体已成定局,在这样的背...
作为一个卓有建树的批评者,李云雷对自己的小说创作有着明确的自我判断:“在当下的文学境域中,我的小说大概可以说是一种‘为人生的文学’,我在写作中注重人生体验,注重生...
一 把诸如林纾、辜鸿铭、严复、章士钊以及《学衡》派对《新青年》派的攻击视为“旧文化”对“新文化”的攻击,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史”的传统写法,而铺垫这一历史叙事传统的正...
书写历史总要划分并命名时代,分期可以说是历史叙事的元话语,具体的史实必须附着于某种分期图式才能获得意义和位置。“划时代”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多运动的必具之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