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视觉与权力的角度切入,论述鲁迅“看客”情结的背后有两层“被看”的创伤:一是因家道中落鲁迅从高高在上的“看者”沦为屈辱的“被看者”;二是鲁迅留学日本时所经受...
「内容提要」文章试图从女性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两性关系、“母爱”情结四个方面探讨“十七年”女性文学伦理道德观念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解构,旨在从伦理道德表象入手,挖掘“...
以西方启蒙话语为标志的文学史观念,基本否定了\"十七年\"文学,赵树理小说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这种元叙述并非始于八十年代,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文学内部就表现出知识等级化...
按我的讲课惯例,还是先谈谈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话题,要选这样的研究课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关传统文化的几次思想交锋——以鲁迅为中心”这个讲题本身包含了好几层意思,...
如果概括地看待中国现代文学史,它实际主要是由两个文学运动组成的。首先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它扭转了从《诗经》到晚清文学的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方向,赋予了中国文学适应...
「标题注释」本文为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项目成果。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作家被纳入“单位”的体制之中,他们与报刊、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具有双重涵义。其一,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重写文学史”的命题,因为他通过批判五四文学的霸权,确立了“被压...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数度出现对文学史观处置的钟摆现象,本文提出不能轻易否认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的价值意义,但要重视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在强...
内容提要:当前新诗走向了两个极端:极端粗鄙和极端晦涩。但是,当今新诗的发展又合乎逻辑,它依然是西方诗歌的一个分支,所有的新诗变革都可以从西方找到根源。八十年代以来...
[摘要] 本文对孙绍振文学理论中的错位范式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究:错位范式在汉语美学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错位范式与统一范式之间既传承又颠覆的关系;错位范式的解释力与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