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将海子称为乡土中国奉献给现代化的一只精神羔羊,并从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与现代诗歌传统的角度,对之进行了简要的评说。然而,仅从现代的角度、城乡文明的...
5月的台儿庄,风和日丽,鲜花满枝,92岁的诗人贺敬之再一次回到故乡。1938年,在离开台儿庄踏上通往延安之路时,他才14岁,身后是台儿 庄大战之后满目疮痍的故土与家国。78年后,...
我们一直呼唤大师,也一直感叹大师的缺席。但有时我们常常容易忽略大师的存在,尤其是大师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性地色盲。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认为汪曾祺就是一位被忽...
和此前符号化、抽象化、概念化的“文化的人”不同,《白鹿原》是陈忠实从阅读史志和走访见证人出发的生命体验的结果,触摸到文化制约下的“心灵史” 经由《白鹿原》,一种基于...
制图:蔡华伟 随着时间推移,曾被称为文学界“夹缝中的一代”的70后作家写作日渐成熟,越来越显现出他们的文本特性和精神高度,在讲述新一代人的中国故事和心路历程等方面做出...
在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采风团中,有几位青年作家,他们是网络作家贺涛(网名“烈焰滔滔”)、向娟(网名“天下尘埃”)和来自空军的“80后”诗人李庆文。在人们的印象中,年轻一...
《独药师》中人物的命运,特别是牺牲,都与倔强的性格有关。我怜惜古今所有的倔强人物,愿意把这部心血之作题献给他们。因为他们起码不是机会主义者,就这一点来说很让人尊敬...
一 大约七、八年前,写过一篇《鲁迅生命尽处的自我理性审视与调整——从〈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说起》。该文主要围绕鲁迅临终前怀念太炎先生的精...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书名就劈面惊艳。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
光阴是个魔术师,将柳青搬离了人间;看不见他的身影,但他一直在我们的心中。 我知道柳青这个名字,是因为选入教材的《梁生宝买稻种》,也因为这篇小说,我的内心多了一座丰碑...
一 乔叶的新小说《藏珠记》仿佛印证了一句俗话: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这部小说有着通俗故事的轮廓:不死的神秘少女、霸道“官二代”、男女主的不打不相识,以及前世恩情等...
《黑丧鼓》让我听到了江汉平原鼓歌的洪音,绵绵不绝的血脉传承,鼓与人灵魂的血肉联系,以及近百年历史中鼓音的起伏扬抑。《黑丧鼓》是民间文化能量的一次集中爆发,它所负载...
2017年7月8日,一名香港市民在辽宁舰的飞行甲板上模仿“航母STYLE”动作。当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香港开始向公众开放。新华社记者 秦晴摄 1.在我的阅读经验里,21世纪以来...
■作家正在将回望目光投放得更为深彻,更为阔远。近年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其所呈具的历史想象、文学观念和写作手法,为当代文学谱系注入了崭新内涵...
“一朵发光的云在吴镇上空移动。”这是《神圣家族》的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一锤定音般奠定了整个吴镇故事集的品质与气象。飘荡、流淌、挪移、迁徙,吴镇上的物与人,都共有...
“凸凹文集”之《纸上的乡愁》 凸凹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一套八册的“凸凹文集”,不久前由北京日报出版社推出。厚厚的一大摞,约300万字,鲜明地诠释着什么是创作的丰收。这套文...
一、不可靠的命名 诸多涉及“70后”作家整体描述的文章,总不免要对“70后”这个作家代际概念进行一番检讨。以至于这种检讨也像是一种例行公事的免责声明: “事实上,‘70后’...
2017年,是当下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大型文学期刊《收获》杂志创刊60周年。虽然在长达一个甲子的办刊过程中,几经周折坎坷,曾经两度遭遇被迫停刊的厄运,但《收获》凭借着历代办刊...
在当下,以工厂生活为背景的小说是“冷门” 。翻阅2010年以来《中国文情报告》提及的数百篇中短篇小说,只有一篇以产业工人的个人生活为描写对象,就是刘建东的《阅读与欣赏》...
时间是凝滞的,是流动的。是新的时刻,也是古老的一次次张望,它挥霍了一朵玫瑰,造就了种子和果实。它密织黑夜的恐惧,策划了光的黎明。它淹没一切也呈现一切,它在我们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