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实在是中国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学术环境有大有小:所谓“大”,乃学术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国家对学术工作的基本态度和总体政策;所谓“小...
去年春天,本报发表的《陕西文学批评家头衔与责任是否匹配》 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对当前陕西文学批评的现状,一些学 者、作家纷纷发表看法,毫不客气地给予了批评,...
加强文艺评论 促进文化繁荣 文艺 评论不仅是文艺发展的重要一翼,在历史变革的时代它因传播进步的思想,尤其起到重要的战斗作用。俄国十九世纪的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
●鲁迅的“牢骚”其实就是“批判”,批判现实中一切他认为不合理的地方,而与他对阵的那一方,不愿意,或者刻意躲避“批判”二字。 鲁迅逝后二十多年,梁实秋在《论鲁迅》一文...
《文汇读书周报》7月25日发表王均熙《〈上海方言〉差错多》一文,对我的《上海方言》一书提出尖锐批评,主要是指责我书中对上海话词语的释义差错多。我写此文,只是想对王文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有影响的批评家今天在干什么?他们曾经有过的批评精神今天还能找到多少?面对各种复杂的文学现象,他们能保持一个批评家的独立人格和精神吗?在他们的影...
中国农民的“新本质 ” 李云雷在《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3期上发表《一个人的“金光大道”》一文认为,中国农民,在历史上的某一段时间,他们不仅不是落后保守的,而是一种时...
提要: 今天远在澳大利亚的文化学者圣童专门联系笔者,授权浩歌时评全国首发以下文稿。 圣童先生曾经是国内知名的媒介人,曾经以龙行健笔名撰写过《狼图腾批判》一书产生很大...
“恶俗”是个很巧妙的词,这个词包含着一种大义凛然的姿态,一种“从指挥刀下骂开去”的语言暴力。什么是“恶俗”?“恶俗”到底有多恶?都是含糊不清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恶...
在80年代,小说(包括诗歌、戏剧、电影、美术)的身份常常是比较暧昧的。虽然已经有人在呼唤、追求文学的自觉,且为文学描绘了新的美学目标,但在很多时候,文学仍被认为应该承担...
当下小说创作出现了一波新的类型化趋势。这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1.类型小说创作和出版的繁荣,近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创作出现了喜人的势头,出版方面专门登...
不同年代出生的作家,由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可以创作出从内容到形式乃至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文学作品,加之近百年中国社会的急遽变化,十年时间足可成为一个发展阶段倘若将...
如何保证中学语文教材的科学性?北京市正在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上选有余秋雨先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道士塔》,一篇是《莫高窟》。我读了一下,觉得我们的教材编写存在不小的...
●各校在科研成果的认定上,却有着种种不合理的规定。比如主要是看作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数量,而发表的论文中,又主要看字数的多少和发文的形式和级别。 ●同样一篇文章...
无论多少人认为文学正在边缘化,这个时代的文学生产似乎并未减缓自己的速度。诸多老当益壮的作家还在伏案疾书的时候,“70后”或者“80后”的作家已经源源不断地尾随而来...
名为文学理论实为扼杀文学的理念 黄力之在《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4期上发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历史批判与当下诉求》一文中认为,如果我们初步认定毛泽东时期存在一...
参加了一次“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讨会,深受触动,这题中之义与言外之意都令人感慨系之。这里触及了一个很有现实针对性的话题,这就是关于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份额的...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话题”研讨会上,数十位来自全国的作家、学者对当下文学现状发表见解。记者在现场,感觉到与会作家、评论家的悲观态度:“每年出版的...
一 小说写作是精神跋涉,它的难度是跟写作相伴始终的。从直接意义上,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写作者就有一千个难度;从间接意义上,一个写作者很可能遭遇(...
●无论伤痕、反思、改革或是其他文学潮流,它们的出现、繁荣和消失,往往受制于政治与社会、民族与文化、心理与记忆的复杂构因和历史局限,幸与不幸,绝不是任何个人可以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