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小说创作出现了一波新的类型化趋势。这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1.类型小说创作和出版的繁荣,近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创作出现了喜人的势头,出版方面专门登载类型小说的刊物增加了,比如奇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类刊物新近创刊的就不少,甚至有些出版社或者出版公司本身都出现了类型化的趋势,比如上海的欧罗福公司,在不同类型的作品的出版方面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专长;2.理论界、批评界越来越重视类型小说的研究,类型小说研讨会相继举行,中国第一个类型小说奖也于近期设立。笔者近年主持了中国当代类型小说双年选的编辑工作,同时也在对中国类型小说做一些理论的探索。 不过,小说类型和小说类型化问题不仅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很值得认真对待,这方面,可以说,我们的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批评研究都还有待深化。小说类型和类型小说研究也因此显得非常重要。但是,首先我们要区别这样几个概念。 1.类型小说不等于小说类型。类型小说古已有之,小说诞生之初它就存在,比如唐传奇,它的创作是有一个套路和模式的,可以看作是一种“类型小说”,但是,今天看来,它已不再是一种“小说类型”了,它实际上已经消失了。又比如乡土小说,它是一种类型小说,的确有作者在按照这种小说的特定图式自觉地进行乡土小说创作,但是,乡土小说是否是一种确定的小说类型,这个就很值得怀疑,某种类型小说要真正能成为一种小说类型,还必须具备很多其他条件。 2.客观逻辑地看,无论雅俗,所有的小说都可以归入某个“类型”,“类型小说”与“小说类型”视角的小说研究和以通俗与高雅为视角的小说研究不是一回事,类型小说不等于通俗小说。从类型小说的角度看,《红楼梦》也可说是言情类小说,但它的故事结构和语言方式是言情的,却不是通俗小说,它里面用了大量诗词,许多内容一般读者不是很容易理解,又如,“乡土小说”是一种“类型小说”,但是,不能说“乡土小说”就是通俗小说。也因此,小说创作和出版的类型化也不等于小说出版和创作的通俗化或者庸俗化。类型小说也可以是非常高雅的,比如《曾国藩》等历史小说。换而言之,用雅俗给小说分类太过主观,不利于小说发展。事实上,小说这种文体本身,近代之前在中国古代是被看成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体”,梁启超之后这个观念才改变的。 3.小说创作类型化,不等于小说创作“模式化”。科幻小说是一种类型小说,但是,科幻小说并没有“模式化”,没有出现千篇一律、雷同僵化的现象。言情小说也是如此,在不断发展,它有些类型规约,比如爱情必须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要素,但是,说到规约,小说文体本身也是一种规约,有规约不等于就会“僵化”、“模式化”,就如同足球比赛有规则,但是每一场球赛都会千变万化一样。类型的规约不会阻碍类型小说的个性化、创造性等,相反可以促进这种创造性——服从规则的创造性才是真正的创造性,规则可能是保护创造性、个人性的。类型化甚至可能是丰富化的代名词。新的小说类型诞生(如奇幻小说),旧的小说类型消亡(如黑幕小说),小说类型新陈代谢加快是繁荣,各个小说类型得到深化发展也是繁荣。事实是,这几年,随着读者阶层化、小说类型化,小说格局更丰富了。比如,“文革”的时候,我们只有一种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现在,我们有多种类型小说:白领小说、打工族小说、商战小说、官场小说;青春小说、乡土小说、都市小说等等,这是丰富和新生。这样看,类型化就是好事,意味着小说创作格局的丰富,而不是单一。 那么,小说类型化是否和小说创作的个人性的美学要求相悖?文学创作是个人化的事业,这是非常对的,但是个人化和类型化并不是矛盾的。我们都知道五四文学是非常个人化的,可以说五四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时代,但同时五四又是一个非常类型化的时代,我的博士论文是研究五四文学的,但是我总结下来,五四新文学是一种青春化的文学,它的作者都很年轻,作品充满了青春意识,也可以是一种青春类型小说——主要是爱情小说,据统计,当时有80%的小说是爱情小说,这是从精神意识上来说的。从小说的文体意识上来说,小说这个事物本来就意味着创作类型,它跟诗歌、散文、戏剧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小说自身出现雷同化的现象。类型化不会导致僵化,就像小说、散文、戏剧的划分没有使小说僵化一样,小说内部分成不同的类,不同的类遵守不同的创作原则、方法,也不会僵化。比如,奇幻小说,它有共同的要素,但是具体到不同的作家,对这些要素的运用和发挥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我编选的一些小说,有的人倾向于用中国传统的神魔素材,有的人倾向于国外的,比如日本、英国式的幻想素材,有的人倾向于科学的幻想素材。没有一篇是雷同的。相反,我认为,这么多的人,集中精力于奇幻小说的创作,恰恰发展、深化了这个小说的类型,我们看到奇幻小说自诞生以来,并未因其是一个类型小说而僵化,相反,它是更加丰富、更加深邃、更加成熟、更有魅力,它对当代整个小说系统构成了一次丰富和发展。 近年来,关注小说类型化趋势、研究小说类型问题的批评家还不多。一般说来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的。因为理论首先来源于实践,所以批评家对当代小说的整体风貌的认识要稍晚于它的发展,对它出现的新现象,比如奇幻小说等等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滤,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对之视而不见甚至故意回避,却是万万要不得的。面对当下文学创作的新格局,对当代类型小说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建立一个对当代小说发展有解释力的理论批评体系很必要。我们尤其要关注两类小说类型,第一是新创生的那些类型,比如奇幻小说,第二要关心那种有中国特色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传统,在当下又获得新生的那些小说类型,比如中国故事、官场小说等等。我们现在的小说批评已经滞后了,这和当代小说理论僵化也有一定联系,理论和批评要向小说创作汲取养料,才能有新的发展。 最后,类型小说的创作和出版,的确和文学的商业化倾向相联系,但是,我认为,商业化不一定是坏事,从特定方面讲,它可能是好事,没有商业化小说就不可能找到其读者,我们难以想像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把小说按计划分配给读者,对小说发展会有什么好处,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文学创作和出版市场化的程度的提高,文学的发展是大大的丰富了,好的商业化对小说是有促进作用的。 原载:《中国艺术报》2008-10-0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