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网络文化与文学] 微博时代的新读写 2017-10-29

    ●微博这新玩意儿经过商业网站的成功推广以及微博用户的接力追捧,被迅速制造成一个巨大的媒介神话。 ●关键的是,微博改变了我们读写方式。习惯于微博读写的人,思维方式也被...

  • [英美文学] 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访韩国当代小说家千明官 2017-10-29

    千明官1964年出生于韩国京畿道龙仁市。2003年凭借短篇小说《弗兰克和我》获文学村新人作家奖。2004年,长篇小说《鲸》获被称作韩国本土文学风向标的文学村小说奖。2007年,小说集《...

  • [英美文学] 二十五岁的视界 2017-10-29

    人总是对自己没有的东西深感兴趣。所以像我这样一个办了护照干等它过期的宅人而言,我对旅人深感兴趣。我并不好奇他们所看到的、听到、吃到的,而是好奇这一切经他们的笔,呈...

  • [网络文化与文学] 当心“微文学”成了“被文学” 2017-10-29

    最近新浪微博继微小说大赛之后又将推出微剧本大赛,为配合这一赛事,令其更为直观立体,新浪已启用微视频官方微博,开始征募微剧本的投稿。其选登的作品有以蒙太奇形式呈现的...

  • [英美文学] 在粗鄙的世界中拯救优雅 2017-10-29

    《悲伤与理智》,[美]约瑟夫布罗茨基著,刘文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出版,58.00元 在这些精心打磨过的字句中,实用被想象战胜了,粗鄙被优雅解构了,留下来的只有美感。对形...

  • [网络文化与文学] 电子书版权:寻求新的利益平衡点 2017-10-29

    2010年,美国电子书市场已达到10亿美元的规模,占到其大众图书市场份额的10%。而电子阅读器规模占世界第二的中国,却只见“电子”不见“书”,电子书市场没有打开,整个产业基本...

  • [英美文学] 德尔米拉·阿古斯蒂妮之死 2017-10-29

    1914年7月6日,乌拉圭首都蒙特维的亚,诗人德尔米拉阿古斯蒂妮走进安第斯街1206号,再没有走出来。两发子弹,28岁的德尔米拉成为无数性别暴力遇害者中的一个,倒在前夫暴怒的枪口...

  • [英美文学] 科尔姆·托宾《母与子》:沉默创造了意象之外的留白 2017-10-29

    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短篇小说集《母与子》,通过9对母子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衍生出不同际遇的人生镜像,读来令人生发出雪固冰封的感觉,温暖的情绪如同遭遇寒流速冻,刺棱棱的...

  • [英美文学] 维多利亚小说家视域中的伦敦现代性 2017-10-29

    本雅明和大卫哈维都将19世纪现代之都的桂冠赋予给巴黎,认为巴黎是最能表征现代性的19世纪都市。然而,是爱伦坡笔下的伦敦民众和在伦敦大街小巷中追逐人群的无名老人最先启发了...

  • [网络文化与文学] “新媒体写作”亟需理论支撑 2017-10-29

    目前发展迅速的网络写作,还只是新媒体写作的一种初始形态,还只是一种过渡形式,而并非新媒体写作的成熟文体。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写作亟需理论和学术上的探索与支撑。随着...

  • [英美文学] 继续纯粹,继续多元——2015英美年度好书盘点 2017-10-29

    岁末临近,想必没有什么能比与亲朋好友围炉夜话来得更温情,也没有什么能比以书赠礼来得更惊喜。这一年里,英美文坛继续以多元的族群故事、亲情话题以及非虚构题材献给读者一...

  • [网络文化与文学] 传统媒体责无旁贷 2017-10-29

    这是一个媒体形态不断丰富,传播界限日渐模糊的时代。 从“传播链”到“舆论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深刻改变着现代传播的方式与格局。传统媒体所形成的单一清晰的...

  • [网络文化与文学] 微博: 一个人的媒体? 2017-10-29

    1月12日19时58分07秒,刘翔在腾讯微博的“听众”(即关注他的人)人数超过1000万,超过世界第一大微博网站Twitter上的第一名LadyGaga,成为微博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关注者超过千万级的博主...

  • [英美文学] 德语戏剧面向未来的自信与生机 2017-10-29

    《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剧照 《情形》剧照 《共同基础》海报 继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掀起波兰戏剧热之后,来自2015年第52届柏林戏剧节的三台德国剧作《共同基础》《约翰盖勃吕尔博克...

  • [英美文学] 现代批评观:用耳朵来“阅读” 2017-10-29

    12 自印刷品成为知识传播的权威形式后,眼睛就占据了主导位置。视觉化信息无从逃避,眼睛的理解控制了我们的意识,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片认知盲区。于是,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方式被...

  • [英美文学] 李健吾与法国文学研究 2017-10-29

    《李健吾文集》终于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印行了,时在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套书出得不容易,11卷书,550万字,耗费了编者和出版者难以想象的精力。我作为李健吾...

  • [网络文化与文学] 手机文学:全媒体时代的文化畅想 2017-10-29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式,而今已变成一个社会热点。时下,“手机文学”正符合这样的趋势,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

  • [网络文化与文学] 网络时代,靠“谣言粉碎机”? 2017-10-29

    金庸逝世、外星人来袭、世界末日、可乐杀精……网络让我们的生活便捷和快乐时,似乎也带来铺天盖地的谣言,设置了无数防不胜防的陷阱。 作为一个以科学传播为己任的人,一个以...

  • [英美文学] 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用栀子花的呐喊,令祖国回归 2017-10-29

    关于巴勒斯坦,还能想起什么?旷日持久的冲突,失去领土的国家,凄惶的人民,被推土机夷为平地的房屋,向敌人抛掷石块的少年,蓄着胡子的人体炸弹,戎马一生、却在重兵围困下...

  • [英美文学] 阿列克谢耶维奇:当纪实作品过于情感化 2017-10-29

    12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奖给了来自白俄罗斯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对这个结果,有些人感到兴奋,有些人感到意外。赞同的人认为这是对非虚构类作品的认可,拓展和扩大了文学的书写形...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