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书单 王小庆(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综合研究员) 1.《课堂管理方法》,[美]简·布鲁斯坦等编著,龚朝红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市面上有关课堂管理的书已经是汗牛充栋,然而这本《课堂管理方法》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一出版即大受读者欢迎。其中的奥秘何在?我想,除了本书涉及到的与课堂管理相关的策略、方法、案例、故事都真正“落地”之外,最为关键的还体现在本书编者对教育的一种普适性价值追求。其中,对“非输即赢”权力策略的危害剖析,对RCM(面向全校的行为矫正方案)以及责任心和民主课堂的建设,甚至对师生交往中情绪、行为问题的矫正,本书都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操作建议。而其背后,则涌动着一种对“双赢课堂”的价值追求,亦即旨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课堂。 2.《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王尚文、郭初阳、颜炼军编选,东方出版社 这本书原是为小学生编选的,而事实上,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的学子都可以在对本书的阅读和思索中体会到启蒙带来的豁然开朗。书的优点,正如周有光先生在《序言》中指出的,“理念的现代性,内容的经典性,结构的新颖性。”其中46个关键词,虽未必涵盖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全部素质,但也反映出编著者对人文教育的理想。而“经典论述”“故事”“日记”“诗歌”等多种体裁,中外名人的精彩论述,又无不对这些关键词做着最意味深长的注解。在“经典”横行的今日,这本书或许真的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精神路标”和“人生锦囊”。 3.《学以致用:世界教育趋势及令人振奋的实践》,[英]瓦莱丽·汉农等著,刘海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配合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而编纂的案例分析集,然而它却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全球化教育的广阔视野。本书编著者认为,“为生活而学”的教育创新,必须包含“相匹配、与时俱进的技能”“生成解决方案”以及“创造可能”这三大要素,而之后层出不穷的创新案例无不验证了这一说法。值得深思的是,本书所列案例,并未是“高大上”的技术革新和雄心勃勃的教育实验,而更多的是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与总结,譬如芬兰的学徒制,约旦、尼日利亚对现有技术的利用,中国南方科技大学为未来而进行的创新,等等。本书最后一章则从行动特点、执行人、策略等方面总结“学以致用”各案例的相似点,堪称创新教育的“操作宝典”。 4.《没有围墙的学校》,Diana(戴安娜)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与那些专家学者的访学报告相比,移民去西方国家的家长对于当地教育的理解也许更独特、更感性。像这本《没有围墙的学校》,虽然未必如序言中说的,是“对美国教育进行的一种全景扫描”,但毫无疑问,它的确展现了一副拼图,让我们大致了解在美国处处可见的对教育和社会责任的承诺。无论是实验室、图书馆,还是博物馆、创业夏令营、社区活动,或是安全教育、家校组织,一切都让教育在一个开放、立体、互动的机制中运行。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教育是交响曲,绝不应该是独奏曲…… 5.《话说中国人》,[美]明恩溥著,新世界出版社 明恩溥对中国有恩。就是这位在中国传教30年的美国人,成功说服了老罗斯福总统,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资助中国学童到美国留学,这一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中国现代文明的进程。作为一名真正的“中国通”,明恩溥还写下了不少研究中国的著作,其中《话说中国人》(Chinese Characteristics)即是最著名的一本(另有《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特性》等译本)。其中对中国人性格之入木三分的分析,令人叫绝。如果说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和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多少带有“自黑”的成分,那么明恩溥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观察者”,他的感受与体会兴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王小庆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综合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19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