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电子书版权:寻求新的利益平衡点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傅小平 参加讨论

    2010年,美国电子书市场已达到10亿美元的规模,占到其大众图书市场份额的10%。而电子阅读器规模占世界第二的中国,却只见“电子”不见“书”,电子书市场没有打开,整个产业基本处在尚未启动的僵局……问题和症结究竟在哪里?就像贺岁大片《让子弹飞》一样,在1月8日至11日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201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数字出版成为“飞”至订货会全场,跨越高层论坛、版权交易、产业峰会的最大主题。
    1 电子书版权:寻求新的利益平衡点
    “10多年前,我们就引进过一本小书,里面说版权,也就是知识产权,是21世纪的货币。今天来看确实如此。从一个企业的市场定位来讲,知识产权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在1月9日至10日北京举行的“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上,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社长龚莉的这席发言,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龚莉表示,“内容”是整个电子书产业链的源头或支撑体系,这已经在产业内外形成共识。在内容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版权。“如果没有版权知识产权支撑,就没有内容产业。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格外重视版权的重要性。”
    然而,当下我国电子书产业的版权现状,其实并不乐观。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表示,就他去年调研出版单位后掌握的数据而言,全国580多家出版社当中,真正做数字出版的很多,但是这些出版社一年内出版的图书中,拥有数字版权的比例非常低,仅20%左右。“这当中较好的,可能达到50%或80%,有的出版集团只有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出版社向电子书厂商授权,就蕴含着很大的侵权危机。这也导致出版社对包括电子书在内的数字出版还是信任程度不高。”
    当当网CEO李国庆也表示,当下,数字版权分属出版社、代理机构、作者、内容集成商等多个环节,数字版权的交易变得很复杂,在数字权利上,从立法环节到现在作者和出版商的数字传播权都非常混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处长王强认为,数字版权的归属问题,是造成电子书产业总是官司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看来,数字版权保护遭遇的最大难题,就是怎样防止复制。“与纸质图书相比,数字图书非常容易大规模的复制。目前,数字图书的版权保护是世界性的基础难题。比如,美国亚马逊推出的Kindle阅读器已经多次遭人破解,尽管Kindle通过升级软件进行了修复,但是已经可以破解。我国因为历史和现实各种各样的原因,纸质图书的盗版已经非常猖獗,出版社对于数字图书的盗版就更加担忧,这是目前出版社在与终端制造商对接时,存在的最大的顾虑。”
    基于此,龚莉表示,解决版权问题,亟需在获权、确权、分权、维权等几方面做好工作。“因为国内很多著作权是由作者授权的,获权就是跟作者要建立一个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必须遵循诚信原则。就出版社而言,从策划开始一直到最后的出品和营销,其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劳动,相应的,就要确定自己的权利。以委托作品的方式解决版权问题,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另外,出版社一定要维护著作权,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关于定价问题,在这方面,出版社一直处于劣势,技术商和运营商处于强势。这个问题,现在还只是处在破冰时期,当对资源的争夺成为井喷式需求的时候,现有不合理的规则终被打破。”
    对此,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研究总监马学海表示赞同。他认为,版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它涉及到利益。“我们买电子书,说到底买的是它的授权。电子书的前期投入,包括选题开发等,实际上跟纸质书差不多,但复制的成本却非常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这种悬殊的差别,使得盗版有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所以,通过版权运作,通过一个好的定价分成的模式,在出版电子书的各个环节中,来实现收益和共赢,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进一步表示,从环境的角度来看,电子书版权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法律规范跟不上。“法律的改进是需要时间的,它永远都在问题的后面。”在这样的前提下,合同的签订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虽然法律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用合同的形式把它变成一种准规则。“合同这个环节实际上可以有很多创意,有很多的细节可以谈。我们的出版合同,往往只有两三页纸的篇幅。而国外的出版合同往往是厚厚的一叠,看似累赘,实际上,恰恰是版权运营比较发达,比较成熟的表现。”对此,张洪波提出建议:出版社或者文化公司跟作者签订合同的时候,应该把电子书的版权,严格按照法律的语言表述为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陈昕则表示,版权的保护和版权的取得,最终还是有赖于制度的安排,只有这样,电子书产业才可能健康发展。“我认为有必要打造一个版权认证和保护的公共平台,有效益地解决数字图书的版权认证、取得和保护问题,使数字内容的提供者、销售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护,使出版社既可以有效地取得数字版权,也可以放心地向终端制造商提供内容资源。”
    2 电子书发展:亟待打通产业链条
    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签署数字出版战略合作书,是汉王科技在订货会期间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此举意在引进剑桥大学出版社数字版权,并通过其内容平台———汉王书城进行发布。这是汉王在继哈伯柯林斯出版集团,日本出版机构CREEK&RIVER Co.,Ltd.之后,在国外图书数字版权引进、发行领域做出的再度尝试。今后,汉王科技还将与其在数字版权内容的输入乃至输出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汉王科技副总裁王邦江表示,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以电子阅读器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将成为文化交流的新方式。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群体,外国图书出版商急切希望抓住机会蜂拥前往中国,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市场切入点,开拓数字版权交易与发行渠道,打造新的版权交易模式。他们的这一举措,意在以电纸书为敲门砖,最终打通数字时代的出版链条。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则更多谈到了自己的困惑。他表示,尽管集团每年出版的翻译图书上千种,但去跟外国出版商洽谈购买数字版权时,绝大多数出版商拒绝授权。“引进版图书版权的取得,要有一个规则,必须把纸质的和电子的版权一道授予。”因此,他呼吁中国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相应的政策来解决版权取得的瓶颈问题。
    看似相反的两种说辞,其实有着一个共同的诉求:打通电子书的产业链。王邦江表示,在数字出版链条上有五大环节最重要,即内容、数字化、服务平台、网络运营商、终端。当前我国电子书产业面临的现实是,网络运营商、终端都开发出了“金矿”,只有数字发行平台收益最少,这是数字出版链条还没有完善的表现。而产业链的不能打通,也成了电子书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国荣看来,妨碍我国电子书产业链畅通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容资源,二是运营平台。所以当务之急是需要建立与终端阅读器相配套的内容平台,没有内容平台就没有市场,谁拥有内容资源平台,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多的投资,只是用于开发手持阅读器,只抓终端,不将运营平台作为一个中间环节来抓。据我所知,现在的阅读器有40多种,不光是技术开发部门在制造阅读器,传统出版集团也在开发。一时间,在我们的消费群体中造成一个误导,认为阅读器就是电子书,然而真正的销售却受到很大限制。”
    陈昕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衡量一个产业是否成熟的基本判断标准就是看产业链是否完整。在他看来,中国电子书产业链目前急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建造图书数字转档平台,打通产业发展瓶颈;二,要建造数字出版版权认证和保护平台,切实保护内容提供者的权益;三,要建造网络数字图书集成和交易平台,形成可靠的数字图书商业模式;四,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产业链的顺畅运行。
    3 重新厘清的“电子书”概念
    说到电子书,让新华文轩信息总监、九月网董事长张践最感困惑的是,她始终没弄明白真正的概念,“电子书开始成为热门话题后,有关概念满天飞,包括电子商务、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网络销售、电子书,会把人搞晕。”
    她的困惑,一语道出了我国电子书产业的尴尬现状。概念的模糊,也让来自技术、平台、内容和运营等各个环节的人员,难以在同一个话语体系对话,再加上各自生存发展利益的不同,各方博弈异常激烈。而产业链上各方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对自身立足的市场的规律缺乏认识,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规律不够了解,因此,总体上难以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
    电子书产业峰会上,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报告》,提出了电子书1.0、电子书2.0和电子书3.0的概念,将数字出版市场分为对应的三个市场,并且归纳了三个市场独特的规律和商业模式。对厘清这一近年困扰电子书业界的问题,给出了一个解决的路径。报告还提出了“先把出版物电子版市场发展起来,整个电子书市场才能实现良性循环”的观点。因此格外引人关注。
    在题为《电子书产业:商业逻辑与现实结构》的主题演讲中,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首席顾问程三国指出,电子书1.0即印刷数字版,是纸质书的电子版;电子书2.0为原生电子版,为先出电子版或者只出电子版的电子书;电子书3.0指除了文字、图、表等平面静态阅读要素以外,集成了声音、视频、动画、适时变化模块(如嵌入的网页等),交互模块等要素的多媒体读物。这三个世界背后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逻辑,都有着深层次、结构性的差异,不能混搭。
    百道网技术总监王金鑫对三个概念对应的代表性平台做了解析。电子书1.0,国外有亚马逊的Kindle Store,B&N电子书店,国内有汉王书城。其中,亚马逊的Kindle Store上不仅有1.0类型的电子书销售,也有2.0类型的电子书在售;电子书2.0,国外的有亚马逊的Kindle Singles和Smashwords,国内有盛大文学的起点中文网;电子书3.0,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运行在IOS系统上的APP Store,另一种是运行在谷歌的系统上的Android Market,如国内的联想乐Phone的在线商店和三星的APP在线商店等。程三国认为,无论是电子书1.0产业链上的重要玩家还是传统出版的重要玩家,如果说传统纸书是马车,那么电子书1.0就是更快的马车,两者没有质的变化,而电子书2.0就像是汽车。但他强调,其实早期的汽车还不如马车舒服,这与如今的网络原创文学出版虽然红火但缺乏赢利能力和内容品质极为相似。
    “当下中国电子书产业的问题其实是电子书1.0的问题。”在程三国看来,如果能启动1.0时代,中国的数字出版就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因为在电子书1.0时代里,传统出版商仍然承担内容生产的角色,产品定价也基本上是以纸质书为参照系,遵循纸质书出版的基本规律,由此一来,传统出版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出版商、批发商、销售商等,都能在新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找到扩张路径,甚至在数字出版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原载:《文学报》2011年01月13日
    
    原载:《文学报》2011年01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