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张谊生 赵彧:转折与因果在复句中的层次关系辨析(19)


    结果的成立与否需要前提、事实对其论证、补充。上述二例,因分句是对果分句的逆转性的补充论证,例(60)先是“文学的审美性并不怎么样”与“赢得许多读者的欢迎”直接对立的转折性语义,内部是“它切近了生活”是对“赢得许多读者的欢迎”逆转论证;例(61)先是“秘鲁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对“这是双方很好的一个合作领域”逆转论证,而后内部与“缺少船只”是一种转折性的信息补充。这种由果推因的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套用也是具有较强语用目的,即使果分句出于前景化的突显位置,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归纳如下:第一,转折与因果的套用既可以看成是异类嵌套,也可以看成是异句框式连词的套用,体现为一种包孕关系。依据不同的分布,该类套用分为两大类:转折套用因果式与转折套用果因式、因果套用转折式和果因套用转折式,各自内部又可以进行细分。第二,形成互套纠葛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因关联标记全部省略形成的一种意合形式;一种是关联标记部分省略的缺标形式。在缺标形式中,关联前标记的语表出现和辖域两可会引发套用纠葛和语义多重理解。纠葛的消除主要有三种手段:自身的逻辑语义、补充关联标记以及更广的语境消解。第三,不同关系的成因与语言表达的象似性的映射紧密联系,与话语者的主观视点强化和截搭造句的心理活动也不无关系。在相应的语值输出上,转折复句与因果复句的功能体现为:前景突显与视点选择、详述话题与信息追补、顺势推导与逆势论证。
    ①因果复句分为说明性因果复句和推论性因果复句,本文中因果复句仅指说明性因果复句。说明性因果复句从语序上看,又分为“前因后果式”和“前果后因式”两种,而且都与转折复句发生相互套用现象。
    ②关于“异句框式连词”,请参看刘丹青(2008:129)。
    ③陆丙甫、金立鑫(1988)一文在附录中提到的转折复句与因果复句4种包孕情况如下:Ⅰ.因为(虽然……,但是),所以……;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Ⅲ.虽然(因为……,所以),但是……;Ⅳ.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④转折复句与因果复句均为偏正复句,我们把偏句前的连接成分处理为关联前标记,把正句前的连接成分处理为关联后标记。出现辖域两可的主要是关联前标记。
    ⑤邢福义(2001)指出,复句关系词语的作用主要有四类:显示、选示、转化、强化。关于“选示”,具体请看邢福义(2001:33-34)。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