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张谊生 赵彧:转折与因果在复句中的层次关系辨析(17)


    3.2.2 视点选择与信息追补
    在转折与因果的互套中,主观视点选择会影响复句格式的选用。主观视点不同,言语运用中说话人观察的角度和切入点也会不同,对于同一事物或同一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并在语言形式或内容上体现出来(姚双云,2012)。例如:
    
    例(53)“我们是张学良的妹妹”和“人民政府对我们非常关心和照顾”这种因果关系,“没给人民做过什么贡献”和“人民政府对我们非常关心和照顾”这种转折关系都近似于客观的直陈,主观情感因素并没有流露出多少,说话人的视点是平视,没有突出重点;而在例(53’)中,加上转折词“但是”,说话人的视点是集中在“我们是张学良的妹妹”这个条件上,突出强调“我们是张学良的妹妹”这个条件带来的结果“人民政府对我们非常关心和照顾”,说话人的视点是重点突出的、有所取舍的。再例如:
    
    例(54)着眼于客观视点,即句子间的果因、转折关系是一种客观的表述,没有特别要强调、突显的;例(54’)则着眼于主观视点,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是有侧重,表述者想要突出、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泥土器皿”这一让步条件,通过前加“因为”突显出来,反映出表述者的主观选择和主观立场。而且转折与因果互套,还具有信息追补功能。例如:
    
    在Ⅳ型的套用模式中,因分句是作为背景信息对果分句进行信息追补、完善。例(55)“为了你以后的前途”是对“上学”的信息追补;例(56)“老虎吃人”是对“谈虎色变”这一结果的溯因;例(57)“这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农村工作必须达到的要求”是对“必须完成”的补充追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