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张谊生 赵彧:转折与因果在复句中的层次关系辨析(12)


    2.2.3 语境消解
    句子产生的多义理解,与其是否出现在更广的语境中有密切联系,这区别于语境句和孤立句。所谓语境句,是指言语交际(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中实际使用着的句子,它是出现在一定语境里的句子,单从孤立句的角度看,复句套用会产生多义理解的纠葛情形,而如果考察整个语句的语篇环境,歧义就会降低甚至消除。例如:
    
    单从孤立句的角度看,这例会因为理解的视角不同而产生套用纠葛,这是由于“因为”出现了包孕能力两可导致的,其不同配位会选示出不同的逻辑关系。按例(33),“因为”是统辖于转折句后分句中,为转折后套因果,语义层次为“不善于思索,不愿用脑筋多想苦想”导致“仍然做不成事业”;按例(33’),“因为”是统辖整个转折句,为因果前套转折,语义层次是“有联系群众的长处”与“不善于思索,不愿用脑筋多想苦想”共同导致“仍然做不成事业”。如果补充这例的上下文,如例(33”),就会发现其文重在讲“善于使用思想器官”的重要性,所以与“做不成事业”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语义优势理解应按例(33)。再如:
    
    仅观察孤立句例(34)和例(34’),由于“因为”辖域两可而会选示出不同的语义关系,理解也就会多样化。按例(34),语义关系为转折后套因果式;按例(34’)为因果前套转折式。但如果补充该句的篇章上下文,可以发现“还不是时候摊开这事”与“装作若无其事”是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应按例(34)来理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