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张谊生 赵彧:转折与因果在复句中的层次关系辨析(13)


    三、套用成因与语值输出
    句子的连接和套用,实际上都是认知心理在语言层面的映射,转折关系与因果关系这种异类套用也不例外,这种套用反映出一定的事理、认识等各类语义关系。当然,强化表达与截搭造句也是这种套用形成的语用和心理动因。这种套用形式在语值输出上又有哪些表现?
    3.1 不同套用的成因
    3.1.1 象似性的映射
    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有理可据的。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语表格式所标明的语义关系就直接反映了格式选用者的主观视点(邢福义,1991),转折关系与因果关系作为两种语义关系存在于人的概念结构中,二者形成的套用是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和心理特征。例如:
    
    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因为一般总是认为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先有条件、后有行动(沈家煊,1993)。此二例,虽然套用类型不同,但都遵循概念顺序的象似原则,例(35)第一层是直接对立的转折关系,第二层“因为给一位中学生做‘包师’”与“现在收入倒也不菲”是由因及果的顺序关系;语表形式“虽然……但是因为……”也体现出顺序象似特征。例(36)语义上第一层为由因及果的推导关系,即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第二层是稍有对立的转折关系。再如:
    
    此二例也都是顺序象似性在语言中的映照。句子的无标记的信息分布原则是从不太重要的信息到更为重要的信息,例(37)“因为没有风”这个条件作为背景信息,会导致“大船行驶慢,赶不上小船”这个行动无法实施;例(38)“暖冬里的大冻虽然强度较大,但是时间短”作为原因分句,产生后续果分句。语言表达的表层结构与认知范畴中的概念结构存在着象似关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语义关系的表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