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张谊生 赵彧:转折与因果在复句中的层次关系辨析(11)


    2.2.2 补充关联标记
    转折与因果复句常会因为关联标记配位不明确而出现辖域两可、包孕能力可大可小的句法形式。关联标记表示命题之间的语义关系,而当其辖域出现两可时必然会导致语义的不同理解,此时若明确关联标记的配位,歧义也就消除了。例如:
    
    这例是前标“因为”出现辖域两可。按(29)划分,该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因为”统辖整个转折复句,句法配位在句首,整体套用为因果前套转折,就语义来看转折复句部分是共同作为因分句产生“在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结果;按(29’)划分,该句第一层是转折关系,“因为”只统辖到转折复句后分句,句法配位是被包于转折句,整体套用是转折后套因果。就语义层次来看,“在语言中也不存在”仅由“它们没有意义”推出,与前分句没有直接联系。再来看看前标“虽然”出现辖域两可引发的不同理解。例如:
    
    这例前标“虽然”出现辖域两可。按(30)划分,补充“虽然”后该句整体套用是因果后套转折,语义上转折关系是内嵌在果分句中的;按(30’)划分,补充“虽然”后该句整体套用是转折前套因果,语义上因果关系是内嵌在转折前分句中。而如果当两个前标全都出现,组成框式结构(frame construction),句法配位也就明晰了,辖域范围也就确定了,不会有歧义现象。例如:
    
    此二例,两个前标全都出现,前例“因为(虽然……,但是)”,后例“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各自统辖的范围都已经确定,包孕能力也不会变化,语义的理解也就变得唯一而精确,前例是因果前套转折式,后例则是转折后套因果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