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张谊生 赵彧:转折与因果在复句中的层次关系辨析(18)


    3.2.3 顺势推导与逆势论证
    转折与因果的互套往往直接反映人们思维中的判断、推理的过程,不同的套用模式必然反映特定的思维推理过程。Tai James(1985)指出,汉语语序结构中最普遍的原则是时间顺序原则,语言结构顺序直接反映了象似的时间结构顺序,映射在言语思维过程中就表现为顺势推导的思维过程。例如:
    
    由“……,但是……”和“虽然(尽管)……,但是……”构成的转折句,其表达顺向推导的逻辑语义为先存在某种前提,由这个前提出发表达直接对立、因果违逆和稍有差异;而由因及果的因果复句也符合时间顺序原则。上述例中,“马格纳斯油田目前工作人员三百多人、国内有几十个防爆器材公司和生产厂家”都是转折句的前提,其后的内容都是在这些前提上形成转折,各自内部又都存在如“平台太大,自动化程度高”与“参观过程中遇不见几个人”等由因及果的顺向推导关系。正如方梅(2000)提及汉语的语序与思维的流向是完全合拍的,句法单位的相对顺序决定于它们在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顺序。
    在由果推因的因果复句中,这种“超常配位”的有标记复句形式与汉语时间顺序原则相违背,在时间顺序原则中,语言的表达总是按照从条件到推断、从先事到后事、从原因到结果,而由果推因的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套用则是逆转性认知思维在语言中的体现。例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