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孝经译注》前言(8)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汪受宽 参加讨论
    唐玄宗《御注孝经》,当时就诏令元行冲为之作《疏》。此本在敦煌遗书伯3274号有存,见《敦煌古籍叙录新编》经部四。北宋咸平间,邢昺受诏以唐玄宗所定《孝经》正文及注为基础,据元行冲《疏》,撰成《孝经注疏》三卷,这就是收于《十三经注疏》中的《孝经注疏》。据说,《古文孝经》孔注在五代时已经亡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言:“(《古文孝经》)独有孔安国注,今亡。”北宋至和元年(1054),司马光见秘阁所藏《古文孝经》有经无传,遂作《古文孝经指解》献于仁宗。不久,范祖禹又进《古文孝经说》。自此以后,不少学者据司马光之说,驳今文而尚古文,成为学界一大公案。南宋朱熹认为《孝经》非孔子所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作《孝经刊误》,搀合今古文,以今文前六章、古文前七章合为经一章,以其他部分并为传十四章,删改经文二百二十三字,从而开删改《孝经》之端。人称其为《孝经》学之宋学。其后之讲学者,颇以朱氏之本为据。元明清三代,更有不少学者遵从朱熹的路子,或主古文,或主今文,率以己意对《孝经》正文及诸家疏传进行删削补缀。如元吴澄《孝经定本》、董鼎《孝经大义》、明江元祚《孝经汇注》、清周春《中文孝经》皆是。清毛奇龄撰《孝经问》一卷,设答门人张燧问,从十个方面批驳朱熹《孝经刊误》和吴澄(孝经定本》,论《孝经》非伪书,刘炫无伪造《孝经》事,朱、吴二氏删经之弊等。《四库全书提要》卷三十二该书提要,论汉宋之学云:“汉儒说经以师传,师所不言,则一字不敢更。宋儒说经以理断,理有可据,则六经亦可改。然守师传者,其弊不过失之拘。凭理断者,其弊或至于横决而不可制。王、柏诸人点窜《尚书》,删削《二南》,悍然欲出孔子上,其所由来者渐矣。奇龄此书,负气叫嚣,诚不免失之过当。而意主谨守旧文,不欲启变乱古经之习,其持论则不能谓之不正也。”
    清朝建立,统治者属意于以孝道来平息汉族的反抗。顺治皇帝亲自用石台本,对《今文孝经》进行注释,称《御注孝经》一卷。康熙皇帝又诏令臣工,仿《大学衍义》体例,成《钦定孝经衍义》一百卷,镂板颁行。雍正皇帝又诏令儒臣比照诸家《孝经》注传,“精为简汰,刊其糟粕,存其菁华”,于雍正五年(1727)编成集注,称《御纂孝经集注》。
    历代为《孝经》今、古文二者之优劣争论不休,不知费了多少笔墨和口舌。平心而论,二者仅有分章和个别用字的不同,以及古文多《闺门章》一章二十二字,思想和宗旨并无差别,不必骤分门户,势如水火。宋人黄震《黄氏日钞》论道:“按,《孝经》一耳,古文、今文特所传微有不同。如首章今文云:‘仲尼居,曾子侍。'古文则云:‘仲尼闲居,曾子侍坐。'今文云:‘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古文则云:‘子曰,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今文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文则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文之或增或减,不过如此,于大义固无不同。至于分章之多寡,今文《三才章》,‘其政不严而治',与‘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通为一章。古文则分为二章。今文《圣治章第九》,‘其所因者,本也',与‘父子之道,天性'通为一章。古文亦分为二章。‘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古文又分为一章。章句之分合,率不过如此,于大义亦无不同。古文又云:‘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父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此二十二字,今文全无之,而古文自为一章,与前之分章者三,共增为二十二。所异者亦不过如此。非今文与古文各为一书也。”其说颇为平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