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孝经译注》前言(3)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汪受宽 参加讨论
二、作者与成书年代
    先秦甚至西汉,人们著书一般都不标作者姓名。先秦诸子,虽题为某子,实际上不一定为该子所作,而可能是其弟子门人及后人的手笔。这种风气,流行颇久。以至出现了秦始皇读《孤愤》、《五蠹》,叹不“得见此人,与之游”,汉武帝读《子虚赋》,伤“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只是经李斯、杨得意二人当时揭破,后人才不至对韩非、司马相如的著作权发生怀疑。而其他许多先秦典籍就没有这么幸运,那些不标作者姓名的作品,往往引起后代诸多辨伪者的疑窦,从而对其作者和成书年代众说纷纭。
    《孝经》也是如此,历来不标其作者。故而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历代学者聚讼不已,看法颇多。
    最早提及《孝经》作者的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文中说:“孔子以(曾参)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这是第一种看法,说该书为曾参所作。
    而《汉书·艺文志》孝经类小序言:“《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同样出自班固之手的《白虎通义·五经》也言:“孔子……已作《春秋》,复作《孝经》何?”都称该书为孔子自作,这是第二种看法。
    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序》言:“圣人言则为经,动则为法,故孔子与曾参论孝,而门人书之,谓之《孝经》。”清毛奇龄《孝经问》言:“此是春秋、战国间七十子之徒所作,稍后分《论语》,而与《大学》、《中庸》、《孔子闲居》、《仲尼燕语》、《坊记》、《表记》诸篇同时,如出一手。故每说一章,必有引经数语以为证,此篇例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提要言:“今观其文,去二戴所录为近,要为七十子徒之遗书。使河间献王采入一百三十一篇中,则亦《礼记》之一篇,与《儒行》、《缁衣》转从其类。”这是第三种说法,认为是孔子的弟子当时所记,或事后所作。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言:“今其首章云‘仲尼居,曾子侍',则非孔子所著明矣。详其文书,当是曾子弟子所为书。”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七引胡寅语云:“《孝经》非曾子所自为也。曾子问孝于仲尼,退而与门弟子言之,门弟子类而成书。”这是第四种看法,言为曾参弟子所作。
    《困学纪闻》卷七又言:“冯氏曰:子思作《中庸》,追述其祖之语,乃称字,是书当成于子思之手。”则冯椅指实该书为曾参弟子、孔子之孙子思所作,这是第五种看法。
    宋朱熹《孝经刊误后序》引胡宏、汪应辰语,说:“衡山胡侍郎疑《孝经》引诗,非经本文;玉山汪端明亦以此书多出后人附会。”这是第六种,后人附会说。
    近人王正己《孝经今考》说:“总之《孝经》的内容,很接近孟子的思想,所以《孝经》大概可以断定是孟子门弟子所著的。”这是第七种说法,认为是孟子弟子所作。
    明吴廷翰《吴廷翰集·椟记》卷上《孝经》条言:“《孝经》一书,多非孔子之言,出于汉儒附会无疑。”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言:“是书来历出于汉儒,不惟非孔子作,并非周秦之言也。”今人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证》言:“然则此书之为汉人伪托,灼然可知。”这是第八种说法,言为汉人所伪托。
    要弄清《孝经》的作者,必须先设法确定该书撰成年代的大体坐标。成书于秦王政六年(前241)的《吕氏春秋》,几次征引《孝经》的文字。其《察微》篇言:“《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其《孝行》篇有“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与《孝经》之《诸侯章》《天子章》除个别文字有异外,基本相同,明显系引自该书。由此可知,《孝经》最迟撰成于公元前241年以前。汉儒伪撰说是站不住脚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