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孝经译注》前言(10)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汪受宽 参加讨论
    魏晋南北朝时,各王朝都将《孝经》立于学官,而广加传播。曹魏和孙吴都鼓励诸儒注述《孝经》,出现了王肃、韦昭两种优秀的注本。南朝的好几位帝王亲自注释和宣讲《孝经》,太子、诸王乃至群臣亦时时集会讨论《孝经》。梁武帝还创设《孝经》事务的专门官职--置制《孝经》助教。为了普及《孝经》和孝的伦理,学者编出了《孝经图》、《大农孝经》、《正顺孝经》、《女孝经》等书。《孝经》之学成为显学。北朝《孝经》也得到广泛传播。北魏孝文帝下诏,要求侯伏侯可悉陵将《孝经》译成鲜卑语,以便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宣武帝和孝明帝都曾亲自主讲《孝经》。民众纷纷以行孝为荣,成为一种风气。晋李密的《陈情表》,就是他为了孝养祖母,而拒绝朝廷征召的表文。此时,尤为注重对孝道卓著者的表彰。《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南史》、《北史》都辟有专门的《孝义传》、《孝友传》等,记载那些“奉生尽养,送终尽抱,或泣血三年,绝浆七日,思《蓼莪》之慕切,追顾复之恩深;或德感乾坤,诚贯幽显“孝子的事迹。
    隋文帝建国伊始,就接受纳言苏威的意见,“唯读《孝经》一卷,足可立身治国”,将《孝经》立于国学,颁行天下,要求官民诵读。炀帝也下诏言:“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 
    唐代从高祖李渊起,就卖力地提倡《孝经》,宣扬孝道。高祖下诏称:“民禀五常,仁义斯重;士有百行,孝敬为先。”唐太宗亲自到太学听经师孔颖达讲《孝经》。高宗下令,以《道德经》和《孝经》为上经,作为贡举者的必修之课。唐玄宗两次注释《孝经》,亲书刊石,且于天宝三年下诏,令“天下家藏《孝经》,精勤教习。学校之中,倍加传授。州县官长,申劝课焉”。唐代科举考试中设童子科,规定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文十通者与官,通七经者与出身。自此以后,《孝经》更加广为流传,民间纷纷传抄诵读。连当时僻居西陲的敦煌,学子也大量抄录该书。在敦煌遗书中,我们就捡出26个编号的《孝经》卷子。
    宋代自称为“教化有足观者”。宋太祖在征战倥偬之中,还不忘召见太原孝子刘孝忠,予以慰谕。宋太宗曾以草书两次书写《孝经》。淳化三年(992),他见淳化阁碑有其所书《千字文》,就说:“《千字文》非垂世立教之言。《孝经》百行之本,朕当躬书勒之碑阴。”遂赐所书《孝经》刻于淳化秘阁碑阴。宋真宗亲自作《孝经诗》三章,与群臣唱和。宋仁宗召集辅臣到崇政殿观讲《孝经》。南宋高宗亲书《孝经》赐给大臣,刻于金石,颁于天下州学。当时,有的孝子为父母报仇而杀人,朝廷竟“壮而释之”;有的子女愚蠢地割股挖肝掏眼为父母“治病”,竟“咸见褒赏”;有的家族数百千余口人同居,朝廷为之免去徭赋。为表现其孝心,人们已无所不用其极。
    辽、金、西夏、元等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无不以提倡孝道作为其治国之本。西夏帝元昊以亲自创制的西夏文字翻译汉文《孝经》,供国人阅读。金朝有以女真文翻译的《国语孝经》,国学刊刻唐玄宗注《孝经》,颁发各级学校。金章宗言:“孝义之人,素行已备,虽有希觊犹不失为行善。”认为不必计较孝子的品行缺陷。元世祖颁定国子学学制,规定“凡读书,必先《孝经》、《论语》、《孟子》……”。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中书右丞相孛罗铁木儿译成《蒙古字孝经》,进献,受到褒奖。据传为郭守敬之弟郭守正所编的《二十四孝》一书,选取自虞舜至宋朱寿昌等二十四人的孝行事迹为书,流传甚广。
    《孝经》在明代受到更大的重视。明太祖称《孝经》是“孔子明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垂万世”,下诏各地荐举孝弟力田之士,令府州县正官以礼遣送孝廉士至京师,但严格禁止“割股卧冰”等有伤身体的行为。明朝各皇帝几乎每年都旌奖孝义之家。清朝统治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倡导孝行,推崇《孝经》。清世祖、圣祖和世宗皆亲自注释《孝经》。清朝规定书院“读书之法,经为主,史副之。四书本经、《孝经》,此童而习之者”。清初科举乡试和会试都有朝考疏,其内容为诏、诰、表、判与《孝经》、性理论等。其经解一门,亦以《易》、《诗》、《书》、《孝经》等十三经为题。国子监之书籍有康熙帝钦定《孝经衍义》,又有雍正帝《御纂孝经》书版,随时刷印供教学之用。对地方上发现的孝子,清帝或为之立孝子坊,或诏令入祀忠孝祠,或将其事迹载入史志。
    孝道和《孝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已如上所述。一方面,它是统治者欺骗民众的精神枷锁,用以巩固其统治的政治工具;另一方面,它以尊老敬老为核心,以稳定家庭和社会为目标,经过两千多年的提倡和传播,已经沉淀为我们民族道德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建设已经摆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孝经》及其所提倡的孝道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