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孝经译注》前言(6)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汪受宽 参加讨论
    然而,能否在孔子弟子或曾参弟子中实指某人为《孝经》作者呢?《困学纪闻》卷七言:“冯氏曰:子思作《中庸》,追述其祖之语,乃称字,是书当成于子思之手。”此乃冯椅推测子思作《孝经》之言,无多证据。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参的学生,儒家学派的重要传人。《史记·孔子世家》附有其简传,言:“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言:“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前一段记载据后人研究,有错误之处。梁玉绳《史记志疑》考订,子思当享年八十二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有《子思》二十三篇,且自注云:“名伋,孔子孙,为鲁缪公师。”《孔丛子》以四分之一以上的篇幅记载了子思的言行,包括其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的事。其《记问》篇载,孔子对子思十分赞赏,曾欣慰地说:“吾无忧矣,世不废业,其克昌乎!”《大戴礼记》中所收《曾子》十篇,其中的《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四篇,都是论孝道的,而且内容“与《孝经》相表里”。但上文已经考定,《孝经》不可能是曾参所作。故而有必要从思想上考证,《孝经》是否为曾参弟子子思所作。《子思》一书久已佚失。《隋书·音乐志上》载沈约言:“汉初典章灭绝,诸儒捃拾沟渠墙壁之间,得片简遗文,与礼事相关者,即编次以为礼,皆非圣人之言。……《中庸》、《表记》、《防(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查今本《礼记》上述四篇,有多处论及孝道。《坊记》载:“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子云,长民者,朝廷敬老则民作孝。”“子云,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子云,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丧父三年,丧君三年,示民不疑也。”《中庸》载:“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矣。”《表记》载:“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恺弟君子,民之父母。'恺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皆与《孝经》有相近相似之处,或可与《孝经》相发明。在这种情况下,子思完全有可能追述其祖孔子的思想,依据其师曾参的传授,再加上自己的发挥,撰作《孝经》。
    可见,无论从时间上、传授上,还是从思想上,子思都可能是《孝经》的作者。子思的年龄大体与魏文侯相当,而逝世于其前后数年。由于魏文侯有尊贤之名,子夏等人都在魏受到厚遇,子思就有可能到过魏都安邑。魏文侯为《孝经》作注,就不足为怪。而在当时,该书从撰成到传至魏文侯之手当需要时日,而魏文侯为其作注又需时日。故而,子思撰写《孝经》可能在魏文侯逝世之前十年至二十年,即约公元前428-前408年之间。
    三、今古文之谜与《孝经》传承
    和其他先秦儒家经典一样,《孝经》也存在着今古文之争。
    《孝经》撰成后,经魏文侯作注,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故而能被《吕氏春秋》等典籍所征引。秦始皇焚书,给中国文化典籍的传承造成极坏的影响。许多先秦古籍,因为焚书和藏书之禁而被毁灭或遭散乱。《孝经》亦在禁书之列,但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收藏。汉惠帝四年(前191)废除禁止挟书的律令,儒生于是重又在民间传授儒家经籍。据说,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颜芝收藏的《孝经》,由其子颜贞传出,共十八章。河间献王刘德将此书献于朝廷,遂为学者用以授业。为了传授方便,学者将该《孝经》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体书写,后人称之为《今文孝经》。汉文帝倡导儒学,设置供顾问的博士七十余人,就包括《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博士。汉武帝又诏令谒者陈农访求天下遗书,经学得到更大的发展。当时以传授《今文孝经》名家的,有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议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等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