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杂传》四篇,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断言:“蔡邕《明堂论》引魏文侯《孝经传》,盖杂传之一也。”清人王谟辑有魏文侯《孝经传》一卷,收于《汉魏遗书抄》中,清人马国翰也辑有魏文侯《孝经传》一卷,收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在汉唐人的著作中,对魏文侯《孝经传》屡有引述。如《后汉书·祭祀志中》注引蔡邕《明堂论》言:“魏文侯《孝经传》曰:‘太学者,中学明堂之位也。'”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引述:“魏文侯曰:‘民春以力耕,夏以镪耘,秋以收敛。'”可见,魏文侯撰《孝经传》(古称注为“传”)乃为不争之事实。魏文侯名斯(又作“都”),为战国初魏国君主,《史记·魏世家》说他在位三十八年(前445-前408),而《世本》云其在位五十一年(前445-前396)。魏文侯礼贤下士,任用李悝、翟璜、吴起、乐羊、西门豹、卜子夏、段干木等人改革政治,发展经济,使魏国在战国初年成为最强的一个国家。当时,诸侯争相攻战,唯有魏文侯好学,他曾向孔子的高足弟子卜子夏(前507-?)学习经艺,又以子贡的弟子田子方和子夏的弟子段干木为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著录有“《魏文侯》六篇”,其中即包括《孝经传》四篇。班固为免重复,故而在“《孝经》类”中未再明言《杂传》为魏文侯作。既然魏文侯能为《孝经》作注,则《孝经》的成书时间最迟也应在公元前396年以前。而孟子约生于公元前372年,逝于公元前289年。他的弟子一般应比他的年龄为轻,都生于魏文侯之后百年。故孟子弟子作《孝经》说,亦属于稽之说。 排除了第七、八两种说法,第六种后人附会说,因其难以明晰,亦可置而不论。其他五说的作者,孔子(前551-前479)生活于魏文侯之前,曾参(前505-前436)、子思(前483-前402)大体与魏文侯同时或稍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一文,记载有孔子的三十五名高足的年龄,其中最年幼的楚人公孙龙(非战国名家代表人物之赵人公孙龙)比孔子小五十三岁,即出生于公元前499年。至于曾参弟子,年龄应该与魏文侯大体相近或稍幼。两者皆不可排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