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严绍璗与王晓平合著了《中国文学在日本》一书作为花城出版社《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之一出版。著者在“前言”中称:“《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写作,其目的是力图描述中国文学在日本流传的轨迹和方式,阐明日本接受在中国文学的过程中,本民族文学在内在层次上所产生的诸种变异;探讨日本人的中国文学观的形成、发展和变革,对日本学者翻译、评论和研究中国文学过程中形成的学术流派、研究特点、成就、发展趋向做概括的评介。”可以说,本书达到了著者的这些目的。关于“中国文学在中国”的研究,日本人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这本书融汇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许多地方体现出作者自己的学术见解,将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从古到今的流传与影响的轨迹大体勾勒出来,是很有益的。当然,这是一个大题目,本书以三十来万字的篇幅,只能是以点代面式的,还有许多问题未能涉及,或未能展开。1996年,严绍璗和日本学者中西进联袂主编的《中日文学交流史大系·文学卷》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中日两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该书的序论和第一章、第三章由严绍璗执笔,涉及到中日神话和物语同中国小说的交流,基本上是在《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的基础上改写的,但在内容材料上有所丰富、补充和深化。这部《中日文学交流史大系·文学卷》实质上是一部结构较松散的论文集,书中不少章节的选题显得有些随意,缺乏系统性,因而未能反映出中日文学交流的完整的或基本的面貌。虽号称“大系”中之一卷,实际上既不算“大”(只有三十万字),也不成“系”。但这恐怕是“大系”的体例问题,非严先生之责。总体看来,严绍璗在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中的贡献是显著的、富有开创性的。尤其是他的《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堪称他本人的代表作,也是二十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精品之作,其中所体现出的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和扎实严谨的学风,尤为可贵和值得称道。 王晓平教授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从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在中日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早在80年代初期,他就发表了《〈万叶集〉对〈诗经〉的借鉴》(《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4期),1984年又发表《论〈今昔物语集〉中的中国物语》(《中国比较文学》创刊号)等有影响的文章。198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王晓平的《近代中日文学关系史稿》,这部书和上述严绍璗的《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都属于《比较文学丛书》,也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的姊妹篇。《近代中日文学关系史稿》凡三十万字,篇幅虽不算太大,但内容极为丰富,学术信息量很大,填补了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和知识领域中的空白。可以说,二十年来我国读者关于中日近代文学关系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本书。关于中日近代文学的研究,日本学者开始得早,成果也很多。王晓平的著作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有关的成果进行甄别、提炼和提升,并在学术水平上有了明显的超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