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东方文学 >

漫游男女:横光利一的《上海》(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东岳论丛》2013年5期 彭小妍 参加讨论

    《新感觉论》中另一段,可显示横光的“新感觉”概念的另一个来源,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oke Zarathustra),而在尼采与康德对知识与认知观念的辩论中,横光是站在尼采这边的:
    有些作品驱使我们的主观进入较深层的知识;越是深入,越是能够丰富地触发我们的感觉。原因是,这种感觉的触发,是透过引导我们的主观穿越已知的经验知识,进入未知的认知活动。任何作品,如富含追逐深层知识的感觉,我都推崇。例如,我们可以举最平凡的作品为例,像是斯特林堡(Strindberg)的《地狱》(Inferno)与《蓝色书》(A Blue Book)、芭蕉的许多作品,或是志贺直哉的一、两部作品,以及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6)
    因此对横光而言,触发新感觉的方法,正是诱使主观超越五官领悟到的经验知识,以到达深层的知识,亦即到达对物自体的认识(27)。在横光心目中,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85)是他所谓富含“新感觉”的作品实例。尼采在此书中提出“超人”(J4XA13.JPGbermensch)的概念,也就是达到个人最大潜能、同时完全掌握自我之人。尼采所谓之“权力意志”,系指人类在追求克服自我及提升自我等过程中的驱动力。《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的中心思想为自我的克服;人在试图了解世界及自我时,应当勇于跨越经验知识的界限。身为跨文化现代主义者,横光在形塑新感觉论时,一方面引用康德的物自体概念,一方面透过创造性转化,修正了康德的理论,创造出新的意义。
    在《新感觉论》的起首,横光便已指出,要想了解新感觉论,必须研究客观形式与主观之间的互涉作用。如果成功,将可导正艺术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概念,而且无疑地,这将是“艺术上根本性革命之诞生报告”(藝術上に於けゐ根本的革命の誕生報告)(28)。他指出这种趋势的结果:拥有强大主观的人,将摧毁老派过时的审美观念与习性,并“更加直接地飞跃入世界观中”(ょり)端的に世界觀念へ飛躍せんとした)(29)。
    我们应当注意,横光利一与康德的“对话”,事实上奠基于当时的哲学思维。明治晚期至大正初期,著名的京都学派逐渐兴起于日本哲学界,此时正是日本吸收西方思想及重新评价东方哲学的时期。一九一一年,京都学派领导者西田几多郎就已于《论认识论中的纯理论派主张》(认识论におけゐ纯论理派の主张につぃて)一文中,使用“物自体”来翻译康德的Ding an sich(30)。他在《大千世界》(種々の世界,1917)一文中,批评康德的物自体理论:“物自体与我们认识中的世界存在着什么关系、有什么意涵?若两者间完全没有任何意涵或关系,物自体的说法可完全由康德哲学中刪除。”(32)西田综合了柏格森(Henri Bergson)理论、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及李凯尔特(Heinrich Rickert)的新康德思想,声明物自体并非如康德所说是“知识的源头”,而是经验概念化之前的“直接经验”,如同文德尔班及拜登学派(the Biden School)所主张。根据西田的说法,所谓“直接经验”相当于柏格森“纯粹持续”(pure durée)的概念,如李凯尔特所说。西田认为在直接或纯粹经验中,无法区别“主体”与“客体”,因两者为“现实”(实在)的一体两面。对西田而言,这种“直接经验”正是康德所谓之物自体,或是“绝对自由意志的世界”,由中可衍生出现象世界的种种。相对于绝对意志,亦即直接现实,现象世界在他的观念中是一个间接经验的世界。康德的物自体是不可知的概念,相对的,西田的“直接现实”为可知的。根据西田,当我们将自身意志投射于现象世界上时,这就是“生命”的本质,亦即柏格森所谓的“生命冲动”(élan vital),而生命意志(德文原为der Wille zum Leben)正是文化生命的意志(der Wille zum Kulturleben)(32)。
    对西田而言,绝对意志串连每个人的个别直接经验,并将宇宙整合于一个创造性的意识流中。然而,这种观念似乎结合了柏格森创造进化论(évolution créatrice)与新儒学的生生不息论。此外,种种的世界源于个体的概念,使人联想到佛教思想中曼荼罗(mandala)宇宙论,亦即人为整个宇宙之缩影。西田力行禅修,并精通儒学。众多哲学传统任他予取予求之下,他开创出“绝对无的场所”理论;所谓绝对无,即存在或生命的源头。这个场所由直觉主导,其中主体性与客体性的二分法被化解了(33)。他说:“绝对意志不是反理性,而是凌驾于理性之上。”(34)
    了解了上述的西田理论,毋庸置疑地,前述《新感觉论》段落中,“纯粹外在客体”一词——横光在后面加上括弧附注“非对应於主观的客体”——指向西田“直接现实”的概念,其中主观与客观是无法区分的;“直感的触发物”一词使人联想起西田的作品《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自覺におけゐ直観と反省,1914-1917),而此书的灵感来自于柏格森(35)。一字一词所富含的深层意义,远超过肉眼之所能见。像“物自体”这样一个单一的词汇,可以透露出无穷尽的跨文化连锁反应。倘若仅像华西伯尔尼(Washburn)一般,将之译成“物体”(36),这个术语背后的深层意涵——关乎康德“物自体”与西田“直接现实”的认识论辩论——将丧失殆尽,而横光身处东、西方哲学传统交汇场域的事实,也将被忽略。
    即使这个康德术语的吸收有可能只是“表面”的挪用,即使其中的“心理过剩”(psychic execs)可能超越他自己的意识所及,横光作为跨文化现代主义者,面对当下唾手可得的种种思想潮流,致力于创造新概念。他透过西田对康德论述的批判——牵涉到各种东、西方哲学思潮——做出了明确的选择。毋庸置疑地,置身于现代日本文哲思想中的东方/西方、现代/传统的分水岭,横光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高度的自觉。对自己的跨文化实践极度敏感的横光,刻意引用康德术语“物自体”、及西田批判康德此论述的绝对意志理论,用意是展示自己革命性的新感觉论。仔细观察横光如何批判传统叙事模式,将可显示他在传统/现代的互动中所抱持的立场:他提倡以传统为出发点向前进,从事再创造,而非丢弃传统。他对平安时期女作家清少纳言——一般公认她所创作的《枕草子》与《源氏物语》地位相当——的评价,最能透露出什么是他心目中所谓仅限于“感官表现”、毫无知性介入的作品。相对地,他提倡唯有透过知性才能掌握的新感觉。
    在“官能与新感觉”一段中,他表示,清少纳言作品中的感官表现,绝非他心目中的新感觉,而是静冽且鮮明的感官表现(官能力が静冷で鮮烈でぁつた)。根据他的说法,感官表现,作为最接近感性的感觉表征,属于最难与感性区别的“范畴”。此处使用的范畴等措辞,显示横光在运用哲学或科学术语(依据康德,认知能力以四组的三重判断形式运作,称之为十二范畴)(37)。
    对横光而言,清少纳言的感官表现欠缺了所谓“感觉上的扬弃”。(“扬弃”[Aufheben]是一种综论[synthesis],既摒弃又保留正论[thesis]及反论[antithesis]——黑格尔辩证法中之核心概念。)横光如此区分此两种范畴的差异:新感觉表现须为透过理智介入所象征的内在直觉;反之,感官表现则仅由纯粹客观所启动,是直接的认知表现,乃源于经验性的外在直觉。因此感官表现——较倾向感性又先于新感觉表现——是经由直接感受及直觉得知。这正是为何,相较于感觉表现,感官表现给人的印象更直接且更鲜明。但感官表现无法像新感觉表现一样,具有象征能力的复杂综合统一性(38)。
    观察横光如何从演化的观点评价传统与现代,是相当有趣的。根据他的说法,根本不可能指望清少纳言的感官性具备“更加复杂的进化能力”,因为它“只不过是新鲜而已,毫无任何感觉提升的暗示。”清少纳言的感官性,有如文明人,因不受混沌的象征性束缚而无法演化,相对的,新感觉“如同野蛮人般钝重”而得以进化。这当然是通俗化的进化论述,把进化与进步的概念混为一谈,如同当时欧美及亚洲流行的许多进化论述一般(39)。横光显然在哲学思维方面较驾轻就熟,遇到生物学的领域,就只不过是卖弄皮毛罢了。
    身为新感觉派最重要的理论家及守护者,横光也最致力于将理论付诸实践。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上海》,就语言实验而言,令人印象深刻。参照他的理论作品,这部小说展现出一位高度自觉的作家,在日本文学传统与欧洲现代主义美学概念的历史交汇点上,透过个人自由选择,创造出一种语言模式,目的是改变日本文学的风貌。在进行语言实验——新感觉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的同时,这部小说在他所有新感觉派作品当中,可谓独一无二。小说中建构的众多摩登女郎形象,各有特色,这只在长篇小说中才可能做到。但比起他短篇小说中的摩登女郎,《上海》的摩登女郎即使描写得更加细致,小说里的所有角色,无论女性或男性,都同样是扁平的类型人物,而非写实文学中我们所期待的圆满人物。在《上海》中,所有的角色或多或少都象征某些概念,由下述典型的女性及男性角色即可看出。男主角参木象征迷失的日本魂,但奇怪的是,他对故事中所有的女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相对于他的朋友甲谷——饱受摩登女郎折磨的典型摩登青年——参木可说是个反摩登青年;由于他不解风情,总是使女人大为气恼,使他往往身陷可笑的处境中。到最后,唯一与参木发生性关系的是阿杉,而她象征的是迷失的日本躯体。他们两人的性结合,正象征了日本灵魂与躯体之合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