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衰落或正在消失的论调越来越响亮,以至于文学以从未有过的盛大的狂欢节的规模走向市场,也没有因此博得人们的乐观掌声;相反,人们更乐于认为,热烈的盛况不过是走向...
大量“网络写手”和“网络游民”不是职业作家,但是往往比职业作家更加活跃。这是人人可以参加的文学狂欢节,是彻底的去精英化的文学。 80年代 从启蒙文学到文体革命 在某种非...
技术专制与文化的非伦理化 今天,我们生活在高度技术化的世界,技术原则变成了普遍的统治原则。(玻尔兹曼《技术专制》)技术原则的核心就是:只要能够,就应当。在技术原则专制...
生态环境的建立,是90年代文学批评与80年代文学批评的根本性区别。80年代缺少良性的文学生态环境,因而它的批评形态比较单一,它的生存状态也是十分脆弱的。 讨论改革开放三十年...
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那样,承认和尊重当下文学创作的多元化格局,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作家和文学的正面期待,即对理想主义精神的期待。文学不能放弃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是作家应有...
文学的思想性是文学的灵魂。 加强文学的思想性,首先应当把提升文学的思想高度和发掘文学的思想深度置放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中去加以思考。只有从与社会...
●杨红樱作品在商业上的成功,拉动了中国童书的出版和销售,这是一件大好事,零售商和出版社感谢她,更是无可非议。然而,因为她商业上的成功,就一定要“反思童书评价体系”...
●文学的本性是不能容忍复制和克隆的,失去了独创性,创新性,也就失去了文学的存在价值;想要保存住文学自身,就必须恢复原创力,拯救原创力。 一 现在,一个叫原创力或者原...
我常常陷入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中:人为什么要写作?写作,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文学处在边缘地位,靠文学赢得名和利的可能性愈来愈小,为什么还有人一如...
郜元宝在《南方文坛》2008年第4期发表《没有“文学故事”的文学史》一文指出,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权威的讲述方法还是“大而全”的“做总帐”,讲述“现代文...
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中国文化教育和社科研究行业的高速发展,随着“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提出和文学史观念、范式的探讨不断被深化①大陆地区中国文学史著作的出版,呈现出快速...
7月30日《中华读书报》谢其章先生的《〈越风〉与鲁迅诗稿》一文,字数很少,但颇有几处我觉得可以商榷的。 谢文说:“主编黄萍荪,声名狼藉——这是和鲁迅 有关的。《鲁迅全集...
为什么要讲“文学史研究的‘陌生化’”的问题?对此,我也觉得难以回答。但正因为它有某种认识上的歧义性,我才愿意拿出来讨论,并请教于大家。文学是一种教人“相信”的审美...
文学和批评要反映当前中国的现实内容 张岳健在《艺术广角》2008第5期上发表《为文学讨辩道理》一文中认为,有些文学批评家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重要作家”并不全错,只是不能没有...
余华的《兄弟》是好作品还是坏作品?当代批评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一部作品,尤其是知名作家的作品,引起人们的争议是难免的,也...
内容提要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美学风格进行重新检视,对其“非悲剧”风格的形成原因从反讽、荒诞、神秘几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既肯定了新潮小说美学...
必须得承认,这是一个对苦难的观看和认识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与清晰的时代――电视、网络以及摄影已经深入我们日常生活。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有人在镜头里痛说“革命家史”,失...
小报不足取? 1949年以前三十来年间的中国文学,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由于与政治的密切关系,1949年以后,对它的阐释、研究,就成 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
我最初接触俄国形式主义及其陌生化理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西学东渐之风渐劲,时任外文系主任的钱佼汝教授常来中文系小楼参加学术活动,于是得以相识。中文系小楼是美...
内容提要 “文学是人学”的核心和基础是文学应当“以人为本”、以人道主义精神为灵魂的观念,即强调文学“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为注意的中心”,反对将人的描写作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