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 杨杰宏/摄 当下从“民间文学”到“口头传统”的概念转换意味着范式的转换,口头传统理论方法论为我国民族口头传统文献的整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影像、录音、图片、民...
关纪新,满族,吉林伊通人。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满族文学及文化、老舍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主编,编审。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 要: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撒叶儿嗬”的抢救与保护取得了重要成果。一向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长阳县在政府支持、法律保障、群众基础以及各种切实有效的措...
特·赛音巴雅尔的散文集《从阿尔卑斯到罗马》(作家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是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蒙古、印度、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陪同印度作家代表...
纳西东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以东巴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纳西学现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最近几年,东巴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显著的成绩。...
【核心提示】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与综合研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朝戈金认为,既要注意到每个民族文学发展的个性,又要注意到民族文学发展的共性。由此进行学术史的反思和...
内容提要: 类型研究是世界通行的一种民间故事研究方法,文章分析了类型研究形成的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在中国研究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民间故事类型...
摘 要: 以旅游为导向的社会语境中,地方传统资源向经济资本的转换成为政府、精英、民众、游客的共谋,这些多元力量之间的互动既构成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构成了丽江旅游...
喜欢上吉布鹰升的文字纯属偶然。201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青春校园名家美文”书系,我的《疼痛的河流》和吉布鹰升的《隐匿山间》一并入选。因同是少数民族作家,所以我...
摘要: 史诗旋律被学界视作两极,即“单诗行同曲体”(stichic)与“多诗行异曲体” (strophic) 的两种旋律类型。当“多诗行异曲体”旋律富有音乐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时,“单诗行...
作者简介: 杨杰宏,纳西族,博士,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站博士后。 笔者在云南省丽江市龙蟠乡调查期间,在当地村公所里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地方档案。在这批档案中,有一...
摘要: 丽江洞经音乐的身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建构、表述,其背后是国家、文化精英、族群民众、西方等不同社会力量的权力实践的结果。这些不同社会话语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
[摘 要] 中国的傣族,以至于跨境居住在东南亚国家的傣-泰民族,可以分属于两个大的文化圈,一是信仰佛教的文化圈,一个是持原始宗教的文化圈。只有信仰佛教的傣-泰民族才过泼水...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 。 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守护中...
[提要] “麽些”是汉文献中对纳西族的称呼,方国瑜、和志武认为这一他称义为“牧牛人”,与历史上纳西族先民“牦牛羌”相关。但从族称命名规律、纳西族与牦牛羌的历史关系、牦...
摘要: 中外学者很早就有人提出“语言唤醒”一词,语言唤醒究其实质来说就是在内外环境的刺激或激发下,语言潜力被开发出来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心理唤醒和语言唤醒表述了相似的内...
【内容摘要】 《格萨尔》史诗是雪域高原藏族群众即兴口头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语言艺术的宝库。本文通过分析其中的程式套语,探析高度程式化的形...
摘要: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
【核心提示】清代以降,随着汉、满、蒙、藏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长足发展,关帝信仰逐渐传播到甘青川藏区乃至西藏各地,与藏族传统文化融合,并以藏族传统文化的面相和符号在藏...
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仅从《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计算,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已经超过200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柯尔克孜族人民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