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口头传统”理论方法开辟东巴文献整理新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杨杰宏 参加讨论

    
    ■丽江古城 杨杰宏/摄
    当下从“民间文学”到“口头传统”的概念转换意味着范式的转换,口头传统理论方法论为我国民族口头传统文献的整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影像、录音、图片、民族志文本与口头传统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操作方法,强调演述语境、文本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从而为民族口头传统文献的整理开辟了新的路径。
    以“文学为取向”的文献整理倾向于文学审美创编
    以“历史主义为取向”的东巴文献整理是在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维度中展开的。东巴文献的搜集一开始与近代以来的全球化命运联系在一起。19世纪中叶,为了适应西方殖民主义扩张的需要,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探险家、人类学学者奔赴第三世界国家进行调查、搜集工作。深藏于喜玛拉雅山脉的东巴文献因其特有的“象形文字”、“原始宗教”、“苯教文化因子”等文化特征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据英国纳西学家杰克逊统计,世界各地公私收藏的东巴经有21800多册,中国国内收藏约有13000册。其中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一人所购就达7118册。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单位和个人收集了3500多册,流入西方国家2000余册。从东巴文献的译注种类、数量、规模而言,以《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百卷本成果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可以说在百余年来东巴文化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形之下,以“文学为取向”的东巴经文献政治化、格式化特点比前者更为突出。具体来说,以“文学为取向”的东巴文献翻译、整理主要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60年代、80—90年代。
    1958年以来,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曾两度对东巴经文在内的纳西族民间文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翻译和整理。《纳西族文学史》(初稿)的出版使纳西族文学在国内外民族文学之林中获得了相应的提升,在研究纳西族文学史中也具有开创之功。第二阶段以1991年出版的《纳西族文学史》为代表。此书中的东巴文学在整个纳西族文学史体例中占了主体地位,把东巴文学置于纳西族的历史发展背景中,与东巴文学的母体——东巴、东巴教、东巴文、东巴经予以有机联系、分析。第一次提出了“东巴文学”的概念,与民间文学、作家文学相并立,使东巴文学从原来民间文学的附庸身份中获得了独立。
    在以“文学创作”为维度的文本制作过程中,东巴经典只是起到参考作用,不仅对原文语言、情节进行符合文学审美要求的创编,甚至主题也发生较大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